摘要:都說戰場出現逃兵多半是連鎖反應,此處也不例外,就這樣,黎元洪駕駛着“廣甲”號,在中日兩國軍艦的彈雨中倉皇而逃,後龜縮於旅順港內,避戰不出。幾日後,管帶吳敬榮見日艦浪速號與秋津洲號在海上游弋的身影,居然嚇得棄船而逃,眼見上司逃之夭夭,害怕成爲日軍俘虜的黎元洪只得與其他官兵一道搶了一艘小船逃命,半途爲了擺脫日艦的追蹤,紛紛跳海遊走。

自從人類歷史上有戰爭出現,戰場逃兵對各國軍隊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一般而言,戰場上都有所謂的“督戰隊”,即戰時紀律糾察人員,這類人專門負責監督自己人戰時是否盡忠職守,如果出現逃兵,他們有權現行處置,所以,作爲一名戰士,如果在戰場上不是被敵人打死,而是當了逃兵被自己人處決了,那是相當丟人的事!
儘管誰都知道臨陣脫逃不光彩,可真正到了捨生取義的關頭,依然有不少人貪生怕死,選擇避戰保命,小編今天要講述的,就是發生在百年前的那場中日國運之戰——甲午海戰中的一個鮮爲人知的逃兵事件。
1894年9月17日下午,中日甲午海戰打響。在雙方激烈交鋒之際,北洋水師中有一艘“廣甲號”巡洋艦竟然掉隊了,而當時駕駛“廣甲號”的大輪管,正是時年30歲的黎元洪。
其實出發前黎元洪就感到很害怕,因爲他的軍艦排量最小、技術最落後,且裏面的龍骨和肋脅是鐵質,外邊包裹的是木頭殼,這要是捱上一炮,會有什麼後果可想而知。但戰事喫緊,駕駛技術過硬的黎元洪想避戰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經過一番緊張的調整,“廣甲”號終於跟上了大部隊,剛剛抵達預定海域,喘息未定,就接到命令:飯後準備參戰!
戰鬥打響後,提督丁汝昌,副提督漢納根、劉步蟾等人見日艦快船居前,本隊居後,成單縱陣形撲來,便下令以“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居前,作後翼單梯陣形,“廣甲”列於“定遠”左後方迎擊敵艦,雙方迅速拉開了陣勢。
起初,黎元洪作戰十分勇猛,他駕駛着“廣甲”勇往直前,參加了圍攻日艦“赤城”、“西京丸”的戰鬥。
不料開戰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主炮發射時炸膛,致使主帥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只得坐在甲板上指揮戰鬥,而與此同時,日軍第一遊擊隊四艘戰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鬥。
這場激烈的交戰中,日艦“吉野號”也曾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撲滅,隨即而來的是敵艦密集的炮火輪番轟擊“定遠”與“鎮遠”號,竟有三百多枚炮彈落到兩艦之上。據日軍史料記載:“鎮遠前甲板,幾乎形成絕命大火。一將領集合士兵盡力救火,雖彈丸如雨,仍欣然從事,在九死一生中毅然將火撲滅,終避免一場危難……”
當時黎元洪沉着地駕駛着“廣甲”,配合“定遠”、“來遠”、“經遠”開炮重創日艦“比睿”、“赤城”,還打死了“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西京丸”也受到重創。可後來“致遠艦”被擊沉後,“濟遠”號管帶方伯謙首先臨陣脫逃,一看這種情況,“廣甲”號管帶吳敬榮也急忙命黎元洪駕駛艦艇尾隨撤退。
都說戰場出現逃兵多半是連鎖反應,此處也不例外,就這樣,黎元洪駕駛着“廣甲”號,在中日兩國軍艦的彈雨中倉皇而逃,後龜縮於旅順港內,避戰不出。
幾日後,管帶吳敬榮見日艦浪速號與秋津洲號在海上游弋的身影,居然嚇得棄船而逃,眼見上司逃之夭夭,害怕成爲日軍俘虜的黎元洪只得與其他官兵一道搶了一艘小船逃命,半途爲了擺脫日艦的追蹤,紛紛跳海遊走。
黎元洪向來不諳水性,幸虧他在戰前未雨綢繆,自費買了一件救生衣,才未葬身魚腹。九死一生回來後,他依然以逃兵的罪名遭到一場牢獄之災,不過後來因證據不足被釋放。有道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放在日後成爲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身上,真是再貼切沒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