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竹溪雨

1

過年時和親戚們在飯店聚餐,表姐和表哥也帶着孩子來參加聚會。一家人好久沒見,落座後大家熱火朝天地聊着天,小孩子們就在旁邊嬉鬧着,一家人在一起過年的氛圍甚是溫馨熱鬧。

過了一會,服務員上了幾個涼菜,其中有一道炸蝦片。2歲的侄子看見了蝦片,立刻爬到母親身上,然後踩着母親又爬到了飯桌上,用力地轉着餐桌上的轉盤,想把蝦片轉到自己這邊,由於菜盤太少過於空蕩,只見轉盤飛速旋轉,竟也有些上下翹起又跌落的架勢,發出鐺鐺的聲響。小侄子看見蝦片到了眼前,毫不客氣地用手抓着喫了起來。

他爸媽見狀也只是囑咐孩子慢點喫,別噎到。

過了不久,服務員又將可樂拿進來,小侄子又吵着要喝,他的姥爺要給外孫把這一大瓶可樂打開,姥姥不讓,姥爺卻對大家笑道,“孩子還小,不懂事,先給他打開喝吧。”

我坐在一旁,因爲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也不便多說什麼, 可是真的因爲孩子小,就可以這樣嗎?

2

某天同學聚餐,同學小麗和我無奈地說,最近女兒總說奶奶壞。

原來3歲的女兒由奶奶帶着,可能白天奶奶操持家務有些累,不能總陪着女兒玩耍,所以女兒現在經常對爸爸和媽媽說,“奶奶是壞奶奶,是破奶奶,不陪我玩,我不要奶奶,我要爺爺。”有時甚至當着奶奶的面,拍打奶奶並說“奶奶壞人”。

奶奶聽了,卻覺得是小孩子不懂事,所以不和她計較,更不加以引導。小麗覺得這樣不尊重老人,批評教育了女兒好幾次,但並無效果。於是她讓婆婆直接教育女兒,婆婆不肯,怕孩子記自己的仇,更認爲孩子還小,以後慢慢就好了。

3

某次同學會,曾經的美少女們都帶着自己的娃娃前來參加。孩子們二歲到六歲不等,七八個小娃娃站在一起真是惹人疼愛。其中有2個同爲四歲的小男孩讓我印象最爲深刻,因爲雖是同歲,雖同是男孩,但行爲舉止卻大相徑庭。

A家男娃彬彬有禮,對小朋友謙讓有加,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很是照顧,對比自己大的孩子很懂禮貌,在玩耍中活潑調皮且不失分寸,大有一派小暖男的架勢。

相比之下,B家的男孩子真真兒是個現世魔王,小女娃都不敢靠前,因爲他總搶其他孩子手裏的玩具。和小男娃一起玩的時候,也總喜歡出手挑釁。後來大家坐下喫飯時這個男孩身子倚靠在鄰座的阿姨身上,兩個胳膊架在座子上,給人家擠得幾乎是沒了喫飯的位置。喫飯時,他也和大人爭搶說話,很沒有分寸,多少有點目中無人的感覺。

飯局喫到後期有些喧鬧和隨意,大家三三兩兩地換着座位聊天。坐在B家男孩旁邊的那個阿姨,看到我旁邊有個空位子便連忙跑到我旁邊坐下來,說是想喫口消停飯。

同樣是4歲的男孩,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我不禁心中感慨,這兩家父母對孩子從小的教育一定是大不相同的。

4

小外甥近視眼,有一次表姐出差,便託我帶他去做眼睛康復訓練。小外甥10歲了,懂事又聽話,面對枯燥煩悶的眼睛康復訓練,一直穩穩當當坐在那配合,從不敷衍,根本不需要我費心開導。

訓練室的另一角,一個10多歲的男孩顯得格外煩躁。估計是他不喜歡這樣單一無趣的事情,於是大聲嚷嚷要離開,並且埋怨母親浪費了他玩遊戲的時間。

那男孩的喊叫聲響徹整個訓練室,我心裏正嘀咕着“有什麼不能回家說,那麼多人在場,真丟人。”只見男孩母親上來就甩他一巴掌,大聲呵斥自己的兒子。

我這才發現,這位母親是我家以前的鄰居。多年未見,再見竟是如此尷尬情形,我自然也不便上前相認。當年鄰居大姐很寵愛孩子,我母親好意提醒她教育孩子要趁早,她總是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可如今,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

鄰居大姐聲音雖高,但她兒子也不示弱,朝母親吼叫地回敬了過去。這一母一子就在衆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場開撕大戰。最後,男孩不顧一切地摔門而去,而他的母親則回頭慌亂地收拾東西,又急急忙忙地追了出去。

坐在不遠處的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吵架聲、她跌跌撞撞離去的背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5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說,“孩子還小,他不懂,長大就好了。”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無論從智商發展水平到接觸環境、事物的廣泛,再也不能同老一輩眼裏的孩子相比了。

隨着生活水平的飛速提高,現在的孩子看的是電視、手機、互聯網,玩的是“憤怒的小鳥”、“保衛蘿蔔”、“水果忍者”,接觸到的也是各種新鮮的環境。那些靠彈珠、紙牌、樹葉梗便能成爲遊戲道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要面對的是更加多元和複雜的世界,他們瞭解世界不再是舊時只靠家裏老人口中的故事,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認知世界,感受世界。所以,他們的思想遠比我們想象和認爲的要成熟,眼界也比我們當年還是孩子的時候開闊得多。

俗話說“三歲看老”,我一直主張從小教育女兒要長幼有序、知禮儀、懂廉恥。家裏人說我,“孩子太小,和她說她不懂,等到七八歲再教育要更容易。”但是,要等小芽長成了樹苗,再修剪枝幹,她會疼,我會更疼。

爲什麼不從小做起,在孩子這顆小苗沒有長成樹苗前,在孩子懵懂之時,教會他禮義廉恥,正確地引導他呢?

不要再相信“孩子還小,他不懂”這樣的觀念了。當孩子在幼苗時期,我們能耐心細心地栽培教導他,或許當他長成樹苗時,我們就會少一些力不從心,少一些無能爲力。

本文首發“父母必讀”。

作者簡介:

楓竹溪雨

80後,溫婉而堅定。

致力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真摯的人生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