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票!來銀行網點拿退票。

三個窗口,尋到空檔無業務處:“你好,拿一下退票。”小姑娘抬眼,一臉冷漠地看了我一眼。而後,嘩啦,把包裏的二三十個鋼鏰倒出來:“取號去。”取號?二十多年的工齡,頭一次被如此要求。”退票,每次都是對公窗口,跟人家一說,人家本上一記錄,立馬給你,走人。好在三窗口就兩個客戶在辦事。行吧。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拿了一個號~3號。這時候,那個讓我拿號的姑娘把白簾落下,暫停二字標識顯示在指示叫號牌上。

兩位客戶走了。姐在等……五分鐘,十分鐘,仍然沒有叫號。往櫃檯裏面看,三個女生圍在一起,說得那叫熱火朝天。

偌大的一個網點就我一個等待要辦事的人。無名等待最是搓火。直撲櫃檯前,“我的退票 。”沒人搭理,拍窗,”“退票。”那邊。”一個小姑娘往一個獨立間一指,跟着她平行移過去。“退票。”以爲她拿給我,殊不知,“那兒!”被她的動作指使又回到臨近它的第一個窗口。裏面的人依然各個含笑。說個不停。沒有一個人搭理你。

等待……。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你們這種狀態就應該投訴你們。客戶的時間難道就不寶貴。你們的錢太好掙了。缺少職業道德。”

姐不發威,以爲姐是病貓吧。

一提到投訴與錢掛鉤。姑娘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其中一個女生將第二個窗口又拉上白簾。暫停字樣立馬顯示。另一個小姑娘也回到座位上,奮筆疾書,想來是在記錄那張退票。

對於來辦事的人來說,她們只要幹活就好。拿單子走人。至於投訴的事,不過是說說句氣話罷了。

回來把單子遞給出納讓業務去換票。“沒有退票原因單。怎麼和人家說?”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這就奇怪了。退票原因單子和所退支票都是一併給付,爲啥銀行只給了一張借方收入單,而沒有退票原因的單子。趕緊電話諮詢。結果被告知。單子得自己去回單機上。

我去!

客戶辦理一件事,需要櫃檯,機器兩個地點跑。這是什麼規定。是人民銀行的規定,還是網點自己的規定!即使有新規定,操作員在辦理此項工作的時是不是應該有個提示。讓顧客能來銀行一次把整件事情辦完。

虧得零食多,喫點心情便大好。都說在工作上遇到啥事都要保持好心情,好心態,要冷靜,要理智對待一切,可有時候,真遇到事,想到原本簡單的一件事需要你浪費許多沒必要的精力去做,內心還是會有些不爽。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其實,在我認爲,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都該百分百地努力,做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也更能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 但很多時候,人爲因素的阻撓,真讓你哭笑不得。

人們總是說,遇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可到底退到什麼情況,才能達到自己本該有的滿意地效果呢。而有時候恰恰是你接二連三地退讓,會讓對方認爲你軟弱可欺。你又當如何呢!

這次事,細想來,終究自己也有一定責任,爲什麼,在拿到單據後,不能再仔細地審視一下。當時就發現問題呢。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要別人做得完美的情況下,先要讓自己做得無懈可擊。難道這樣就能達到最佳效果了,其實也未必。興許,大家都在盡力,只不過,人與人對自己要求的標準不同罷了。

原本小事一樁,自然不會妨礙喫飯。打開“愛奇藝”,接着看張藝謀的電影《影》,換換腦子輕鬆一下。

突然想到心理學中提到構成完整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一說。自我永久存在,本我,超我幾乎永久對立。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會在他們間的聯繫中尋到合理的解釋。人一旦遇到本我與超我的強壓,自我便啓動幫助,預防機制。讓自己內心平復。

不就是一張退票,何必在小事上做文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