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水地处晋豫两省陵川、壶关、林州三县之交,方圆25平方公里,耕地2800亩,有居民440户、1220口人,分布在14个自然村,主村浙水前有浙水河潺潺流过,后有行虎山巍巍屏障,房屋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自然有序,坐落在阳坡上。浙水何时有人居住无确切记载,据村中观音堂现存碑记及民居建筑风格推断,村落造址最近也在元末明初,近600年历史了,到明代时已是陵川古八小镇之一。

古村浙水,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的一个行政村。

浙水,群山环绕,依山傍水,南有熊耳山、板山,北有行虎山、猪头山,山峰 耸峙,绿树成荫,原始次生林古木参天,宛若天然翠屏。

蜿蜒穿过浙水古村的河流就叫浙水。浙水发源于嵩山南麓,曲折向东南汇聚了南掌河、千凡河等多条山涧溪流,经浙水大峡谷,流入河南境内。山和水构筑了浙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了浙水先民居家兴业的选择地。

浙水地处晋豫两省陵川、壶关、林州三县之交,方圆25平方公里,耕地2800亩,有居民440户、1220口人,分布在14个自然村,主村浙水前有浙水河潺潺流过,后有行虎山巍巍屏障,房屋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自然有序,坐落在阳坡上。

优良的森林植被造就了浙水盛产连翘、党参、柴胡、黄芪等名贵中药材,独特的地质蕴藏了铜、铁、大理石、花岗岩等资源。浙水以村落之古、板山之高、熊山之奇、峡谷之深、山水之秀、古道之险闻名遐迩。

浙水何时有人居住无确切记载,据村中观音堂现存碑记及民居建筑风格推断,村落造址最近也在元末明初,近600年历史了,到明代时已是陵川古八小镇之一。

浙水村中有古庙十余座,大部分系明清建筑。

2013年全村群众集资重修观音堂,是县级保单位;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改修成了学校;南掌自然村依山势高低而建的祖师庙是浙水第三座大庙。

上党梆子剧团,浙水村旧时的上党梆子剧团俗称小社,排演过《秦英征西》、《岳飞传》、《五凤楼》、《三山关》、《晋阳关》、《四郎探母》等剧目,诞生过誉满三晋的琴师(国家一级)靳山海。

目前,古村正在进行改建、扩建、整修中,很多地方因施工不便参观。

浙水地处要冲,西连上党,东扼太行,自古就是晋豫两省重要通道。

山西的煤、铁、杂粮、党参、核桃等,河南的大米、小麦、红薯、布匹等均由阳马古道流通。

旧时,客旅行商,熙熙攘攘,形成一个繁荣的集贸交易市场,至民国初期,村中尚有三家客栈、五家杂货铺,油坊、磨坊、粉坊、染坊等手工作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