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反,當一個人沒有完成某項任務時,他的大腦就會處於緊張狀態,只要他還沒有完成任務,每個人都不會因爲拖延而感到放鬆。這些習慣讓她的生活不再空虛,但所有讓人變得更好的習慣都不會太舒服,但在堅持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力。

01

有一句話說:3月不減肥,4月徒傷悲……年初制定的計劃,當我們真正下定決心實施時,已經發現過去半年多了。睡覺前,決定好要早起跑步。可第二天鬧鐘響了,自己的計劃卻在美夢中破滅了。 事實上,拖延的另一個更貼切的詞叫做“懶惰”。 一個女孩在網上留言:“你說,我可以學什麼樂器用以突出我古典優雅端莊的氣質?不要太複雜,我很懶,最好能速成。”有人回答說:“木魚”。 很多時候,我們是像這個有趣的笑話一樣,凡事都想要輕而易舉就速成,恨不得每個人都成爲天才。 在時間管理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帕金森定律,這個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所有的時間都用光。有時半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拖到了第三天。明明可以提前完成,卻缺乏立即執行的能力。就像早起一樣,很多人在鬧鐘響時睜開眼睛,在一閉眼,再睜眼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 有人說:“一個人的挑剔,是一個人的自律。活得好的人,往往都是挑剔的人,在這種挑剔中,有一種生活的質感。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但事實是,正是因爲你懶於糾紛,你纔有心力勤於生活。” 有人問一位職場成功人士:你爲什麼能這麼多年都保持自律? 對方回答:“因爲危機感,如果我每天也像上班一樣朝九晚五,可能就無法完成客戶的訂單了。” 蕭伯納曾說:“自我控制是最強着的的本能。無論是生活、學業、職場,自律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些不沉淪、不放任自流、擁有強悍自控力的人們,一定都有屬於自己的自律精神。”

02

朋友A對我說,2019年是她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她心理重建的重要一年。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她把那段經歷留於文字,作爲一種儀式,重新開始一段旅程。 她說:“曾經的自己,從學生時期開始,就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女孩,成績和外表都不優秀,但還算過得去那種,‘過得去’也成爲我一直以來的人生方向。” 懶惰慢慢吞噬着她的心,讓她越來越脆弱和敏感,對生活越來越困惑,對未來越來越懈怠。該怎麼辦?沒有辦法。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很喜歡安逸的人。 在她看來,努力應該要適可而止,從不想讓自己這麼累。她從不同意那種自虐式的堅持和努力,她無法理解那些給自己的生活增添種種束縛的人。 有人說:“世上的女人只有兩種,一種是幸福的,另一種是堅強的。幸福是被捧在手心裏,無需堅強;而堅強的,是被化在淚水和委屈裏,不得不堅強!” 30歲以前,小A認爲自己是第一種女人,習慣了被人寵着慣着,生活最重要的是舒適。30歲以後的她,生活中的種種變化開始迫使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首先,相愛幾年的丈夫由於工作壓力變得不耐煩和沒有精力再慣着她。兩人間頻繁的爭吵和冷戰使她意識到,沒有永遠的靠山讓她依靠。 隨後,金融業的整體下行開始讓她產生了危機感,她覺得沒有一技之長和營銷頭腦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最重要的一點是,女兒開始懂事了,模仿能力也越來越強,她不想女兒像她自己那樣做人,更怕有一天女兒會對自己說:“你自己沒有做到的事,爲什麼要來怪我?”到那時她可能就真的無言以對了……所以,小A決定改變自己。

03

但是話說起來容易,能堅持下去太難。於是,小A先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天先堅持跑半個小時,堅持下來了,就開始自己的人生大計——準備司法考試。 起初,她開始跑步,一週至少跑3天,每次至少跑3公里,春秋在馬路上,夏冬去健身房。跑步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有幾個關鍵的坎兒很難跨越,一旦停下來一次,就很難再堅持下去,這種強迫的方式後來給她帶來了徹底的改變。 她不再牴觸,反而愛上了整天與惰性作鬥爭的樂趣,享受着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的過程。她終於明白:“態度決定生活質量”。 後來,跑步成了她減壓的方式,也是她備考最困難階段的緩衝。大汗淋漓過後,身體很累,但內心卻平靜了。跑步逐漸增強了她的自制力,後來的許多變化都來自於跑步帶來的自信,因爲她體會到了掌控生活的感覺。 幸運的是,她的努力沒有白費。近兩年來,她每年跑1000公里,2019年拿到了司法考試A類證書。小A說,這兩年的變化是源於逐漸強烈的意識和頑強的意志力,而這一切都是由於養成了一些好的生活習慣:早起、跑步、列計劃、聽音樂、思考。 這些習慣讓她的生活不再空虛,但所有讓人變得更好的習慣都不會太舒服,但在堅持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在任何成功的背後,幾乎都有近乎殘酷的努力和付出。

04

豆瓣上有一個“拖延症小組”,上面的帖子裏有各種拖沓導致人生失敗的故事:有的人因爲玩“紙牌”遊戲而錯過了一次精彩的採訪,有的人因爲不整理衣櫃夏天還穿着羽絨服,有的人甚至失去了學業,高薪工作和女朋友,很多讓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拖延並不能讓我們快樂。相反,當一個人沒有完成某項任務時,他的大腦就會處於緊張狀態,只要他還沒有完成任務,每個人都不會因爲拖延而感到放鬆。 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會利用自己零碎的時間。當你堅持了下來,你會發現堅持的力量是真好。 有一個故事告訴你拖延的危害:每次妖怪抓住唐僧,小妖們都會問:“大王,我們什麼時候能喫到唐僧肉?”得到的答案是:“不急……”最後,他們都沒有喫到。 所以這些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太拖延,否則就會失去最好的機會……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拖延可以保護你,讓你真正的自我不暴露在別人的面前。從某種意義上說,拖延把你照顧的很好。它保護你遠離不愉快的一邊,幫助你避免內心的憂慮和恐懼。 當你不想採取會讓你的心不安的行動時,它會給你一個理由讓你感到安心。 如果你不再拖延,你必須面對什麼樣的問題? 單純地做事拖拉,只能被定義爲“拖延”,這是一種習慣。然而,當“拖延”影響到情緒,伴隨着自我貶低、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時,便可以稱之爲“拖延症”。如果拖延症已經發生,我們應該學會看清自己的本質。 自律的本質不是要通過各種方法過分約束自己,給自己一種無形的壓迫感,而是讓自律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很好,它是一種協調,不需要過多的強迫自己,它需要隨着時間慢慢形成,最終它會圍繞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古人說:“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正足以率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原則和規矩,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件事,才能養成自律的習慣。人唯自律,才能終有一日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願給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