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典故,就是光绪和慈禧两宫驾崩后,,宣统继位,可是毕竟只有两三岁,坐在宝坐上又哭又闹,他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只好一个劲的哄皇帝儿子说:“快完了快完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都说不吉利。

监国时的载沣,年轻气盛

话说这位监国的摄政王在历史上基本上是个反面形象,贬袁世凯,排斥汉官,建立皇族内阁,70多岁的顾命大臣张之洞临死之前劝他重视民意,他不以为意的说:“不怕,有兵在”,君臣不欢而散。张之洞长叹道这是亡国之言啊!

张之洞、谥文襄

最后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清廷岌岌可危,焦头烂额的摄政王载沣只好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了被他赶回老家的袁世凯,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退出历史舞台的载沣反倒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比如生活很低调,只求维持对皇室的清室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变即可。袁世凯复辟,他评论说是胡闹,张勋复辟时,他儿子很热情,他做父亲的载沣也评论是胡闹,从头至尾都不参与。日后溥仪潜往东北,很多前清遗老参与,独独又是做父亲的载沣认为“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不过这时儿子翅膀硬了,做父亲的管不到了。

袁世凯

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有意思的是他作为前清的最高统治者,自己的统治地位被民国推翻,他如果对民国的领导人持仇视态度本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位前清的摄政王不同,孙中山在逝世前不久突然造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前统治者,令人不可思议,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中山竟然把这位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前摄政王夸赞表扬了一番。

中年载沣,气度雍容

他说载沣在辛亥革命中隐退,是爱国和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并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孙中山与载沣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不久孙中山逝世,载沣还非常虔诚地祷念早逝的孙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中意醇亲王府。1950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后,将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换算到现在只怕要几个亿了)。

载沣幼子傅任晚年回访醇王府,心中想必是五味杂陈,物是人非

1951年2月3日,载沣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病故,享年68岁,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他对张之洞说的有兵在估计是年轻气盛时的想法,随着阅历不断增长,他的观点也随之改变,非常适应社会潮流,所以他的后半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比起其子宣统帝溥仪和同时代的其它前清皇族来说,幸运多了,要知道同样是铁帽子王的克勤郡王晏森,最后沦落到拉人力车的地步了。

铁帽子王拉洋力,连满清皇室的脸都丢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