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 爲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又名芤、鹿胎、萊伯、四季蔥、和事草。蔥是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味調味蔬菜,亦是廚房裏的必備之物,民間有“無蔥不炒菜”的說法。無論大蔥小蔥都有辛散的作用,只是大蔥辛辣味更濃郁,辛溫發散的作用較強,小蔥辛辣味淡,所以發散作用稍遜。在烹製菜餚時,大蔥小蔥各有所長。葉子嫩綠的小蔥中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含量比起常把葉子扔掉只喫蔥白的大蔥來說要高,尤其是生喫時,小蔥對胃的刺激較小。但在藥用價值方面,大蔥獨佔鰲頭,它助陽解表的作用不容小覷。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營養成分:現代研究發現,蔥的營養豐富,就拿大蔥爲例,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其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此外,蔥還含有原果膠、水溶性果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大蒜素等多種成分。 蔥全身都是寶,不同的部位還具有特殊的功效。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散瘀血、止痛、解毒;蔥根能治便血、消痔瘡。因爲味辛能通陽驅邪,溫能禦寒暖身,入肺經,所以對風寒感冒初起犯肺所引起的咳嗽、咳痰、頭痛、鼻塞、流涕等,蔥也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常用的治療感冒發燒的“蔥豉湯”,就是用連須的蔥白和淡豆豉同煎,2-3小時服用一次,退燒效果非常顯著。大蔥行脾胃氣機,可刺激胃腸蠕動,增加食慾,還有溫胃散寒止嘔的作用;蔥白搗爛外敷,可以治療癰腫瘡毒,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 功效:中醫認爲蔥有助陽氣運行,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化瘀的作用,最宜春季食用。

注意事項:不宜與蜂蜜共同內服;陰虛有熱,如急性結膜炎患者及素體陽盛者,或表虛多汗者,均應忌食或少食;每次20克左右,不要過量食用;食生蔥後,口腔中留下難聞的蔥臭味,此時只需用濃茶漱口或口內咀嚼幾片茶葉,或者喝杯牛奶,即可除去味道。

                    </body><!-- www_xuehua_us_news_7654_com__1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