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太聰明瞭!

雖然早在2016年就剝離了小貸等金融增值業務,但是依然可以從其中獲利,並輸送進上市公司,隔絕了風險又賺到了錢。

當然這種聰明的做法並無不妥,但是在它沒那麼聰明的時候,做的一些事,非常不妥。

近期,企查查App上湧現了大量關於易分期的裁判文書,這些裁判文書中易分期的運營方多爲原告,起訴的是逾期不還的借款人,但也在裁判文書中的細節處,將拉卡拉時代的易分期與"砍頭息"那些黑歷史也暴露了出來。

01

現在的易分期

考拉徵信"身上"燃起的一把輿論大火,燒到了拉卡拉身上,空前的熱度讓曾經屬於拉卡拉的易分期也備受關注。

11月20日,深交所對拉卡拉下發關注函問詢5大問題,其中一項就與易分期有關: 

"覈實說明易分期的經營主體,與你公司的關係及合作情況,是否爲你公司控制的主體。如是,請說明其經營模式、是否擁有相關業務開展的有關資質,截至本關注函發送日的累計借貸金額、借貸餘額、借款利息等數據,以及其經營活動、催收方式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拉卡拉的澄清公告稱:1、易分期貸款業務是西藏考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考拉科技")旗下公司的產品,與公司是各自獨立經營的兩家公司。2、據考拉科技旗下相關公司反饋,易分期貸款的貸後催收制定了嚴格管理制度併合規執行,保障用戶隱私,不存在暴力催收的行爲。易分期業務不存在砍頭息、陰陽合同的行爲,以上可在相關 APP 上親驗覈實。

誠然,在拉卡拉App最醒目的位置,即爲易分期的申請入口,的確很容易被人誤解,但是從股權關係上講,拉卡拉與易分期的兩個主要放貸方:北京拉卡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廣州拉卡拉網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下文分別簡稱爲北京小貸、廣州小貸)的確已經完全剝離,而且相關事項在拉卡拉的招股書中已經闡述的十分清楚。

同時,企查查平臺新增了大量廣州小貸、北京小貸的裁判文書,部分裁判文書內容顯示:多個發生於2017年12月和2018年的借貸中,易分期與借款人簽訂的合同金額與其通過銀聯的實際轉賬金額一致,即不存在直接變相砍頭息的情形(是否存在變相,不清楚),逾期前的手續費率在24%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是在2017年12月1日發佈的,這之後易分期的確沒有直接收取“砍頭息”,但曾經......

02

曾經的易分期

讀懂新金融通過企查查公示的裁判文書查詢到:2015年、2016年、2017年中,易分期向借款人發放貸款時,合同金額與銀聯轉賬金額出入巨大,如:合同金額28000元,銀聯轉賬22904元;合同金額63000元,銀聯轉賬51118.2元,一次性收費比例,超過借款人實際獲取貸款金額的20%;除此之外,還要收取單獨的利息。

不知道,這些利息的計算方式是以轉賬金額爲準,還是合同金額爲準,實際計算下來借款人的成本又是多少,屏幕前的你可以猜猜看。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考拉科技2016年三季度從拉卡拉手裏接過兩家公司之後,將這種借款合同金額與轉賬金額不一致的“傳統”又延續了一下,直到《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發佈後,看來聯想控股在鈔票面前一樣把持不住啊。

什麼樣的息費決定什麼樣的風險.

拉卡拉招股書顯示,北京小貸在2016年改變了發放貸款撥備計提比例,除了損失類計提比例爲100%不變外,其他各類貸款計提比例大幅增加直接減少了其約1.6億元的利潤,要知道拉卡拉2016年全年的扣非淨利潤才3.38億元。

很明顯小貸業務被剝離,不僅僅是招股書中提到的"難以形成合力推動整體發展",更有金融風險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如果不剝離出去,這些風險將對上市公司造成威脅。

雖然包括北京小貸、廣州小貸等十家公司被剝離給了考拉科技,但是考拉科技依然爲拉卡拉的業績做着貢獻,這種操作比直接從事借貸業務強多了,風險小、利潤高。

拉卡拉半年報顯示:拉卡拉通過向考拉科技及其子公司提供各項服務、出租辦公房屋一年獲利超8000萬元,需要注意的是這8000萬元對於其半年近25億元的營收來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其半年扣非淨利潤3.6億元來說,就意義非凡了。

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考拉徵信中無法決策,或是對於易分期的剝離,拉卡拉都聰明而幸運的躲過了一場輿論浩劫,你可以說它不負責任、可以說它過去收過砍頭息、也可以說它甩鍋,但是,從業務層面來看,這場來勢洶洶的輿論討伐,多半隻能是流於表面的口水戰,對於拉卡拉的實際影響,如螢蟲之光。

不過,媒體的報道雖然無法令拉卡拉傷筋動骨,但是考拉徵信及易分期等事件連鎖反應之後,拉卡拉的業績會不會受到影響,我們年報時一起看看吧。

聰明的拉卡拉,幸運的拉卡拉,需要自省的拉卡拉。(雖然有錢的人和企業都擅長自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