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贈語:電商不能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對於趣店來說:欲上一層樓,先做萬里目。趣店主業下行後,萬里目的重磅推出簡直就是“全村人的希望”。

從大白汽車到開放平臺再到萬里目,趣店的每一次大動作其實都是在尋找新賽道,前兩次重大嘗試各有輸贏但斬獲有限,不過它們的都誕生於趣店的好時代,而萬里目則是“受命於危難之間”。

1、萬里目輸不得

5月26日,趣店(NYSE:QD)公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成績單很差:

營業收入9.58億元,同比下降54.3%,淨虧損4.87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爲9.5億元;

未償貸款餘額爲132億元,較2019年年末下降15.6%,開放平臺交易額爲26億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68%;

累計註冊用戶數爲8020萬,同比增長了9.5%,未償還借款人總數爲570萬人,同比下降7.1%。累計借款人總數爲1530萬人,同比下滑32%。

除註冊用戶數外的各關鍵數據均遭遇滑鐵盧,這可以歸結爲疫情影響,也可以看做是2019年四季度趣店整體下行的延續,無論是自有的貸款業務還是爆發出短暫光芒的開放平臺,均表現出了乏力,而這種乏力還將繼續。

財報指出:“我們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將會疲軟,因爲COVID-19流感大流行持續帶來負面經濟影響,擔保責任和風險保證責任及準備金不斷增加,而且我們正在減少交易量以降低風險敞口。”

從用戶角度看,超8000萬的固有用戶,已經讓金融科技公司摸到了天花板,從支柱業務上看,自有的貸款業務都採取了保守策略的趣店,又如何說服金融機構、講好開放平臺的故事呢?

趣店家底很厚,淨資產105.6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達41.19億元,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除了虧損的數據之外,最直觀的是淨資產的變化,2019年四季度趣店的淨資產爲119.24億元。

這些數據變化,說明了一個問題:萬里目輸不得。

瘋狂燒錢之後,萬里目要麼是趣店走上坡路的新引擎,要麼是走下坡路的新推手。

2、電商的信任

“百億補貼、100%正品、假一賠十、全站自營、正品貨源、全程溯源”,萬里目將電商的老玩法都搞了一遍,加上廣告投放、黃曉明等五位明星代言、帶貨,儼然一副氣吞山河之勢,一夜崛起之“萬里目”,眼瞅着奢侈版“拼多多”就要拔地而起,“三年上市,趕超京東”的神話要重演了嗎?

不,阻力很多,最大的阻力就是消費者的信任。

讀懂新金融通過查詢往期報道發現,質疑萬里目售假、售後不能退貨的帖子、報道不在少數如《萬里目陷真假貨“羅生門”遭密集投訴真僞難辨》、《萬里目深陷“假貨門”——六問趣店》等多篇文章直指此問題。

假貨質疑擊垮一切。“假貨是否真的有,有多少”並不重要,一旦假貨的質疑出現,就意味着萬里目遭遇的是電商行業最致命的打擊——信任。李佳琪、薇婭直播帶貨的成功,就是來源於消費者的信任,沒有人能找到比他們更低價的貨源嗎?當然不是,“低價者常有,而信任不常有”。

(下文簡稱淘寶、京東、拼多多爲“前三強”)

對於電商行業,假貨真的不是什麼新聞,即使是前三強都長期被其困擾,無論是大衆路線的淘寶、拼多多、京喜,還是代表品質的京東、天貓,無一例外。

但是它們受影響的程度卻不一樣。

對於淘、拼,很多商品連品牌都沒有,更遑論真假,而京東自營或者天貓上買到假貨那就真的是翻天的事情了,出現一次假貨,就是一次信任危機。商品、人羣越向上,信任越重要,而奢侈品電商正是站在金字塔頂端存在。

在信任崩塌前,電商的最後一道護城河是售後,“前三強”的售後能讓絕大多數不爽的消費者滿意,甚至能爲羊毛黨提供一片四季如春的草原。

萬里目的售後與前三強不同。

3、來自基因的難點

萬里目遭遇的信任危機,來自於奢侈品行業和萬里目的基因。

首先,相比於前三強,萬里目經營的品類太少、太特殊,從海外購買的奢侈品在國內能否“三包”的爭論、糾紛由來已久,只不過萬里目作爲一個較爲公開、透明互聯網電商平臺,它與消費者的利益矛盾變得明顯且突出突出: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不支持三包。

這也不是萬里目獨有,天貓國際、京東國際也無法提供國內商品那麼完美的售後,跨境做電商天生就帶着這種操蛋的基因。

萬里目聊天截圖

其次,萬里目號稱全站自營。《萬里目正品保障的背後:全球供應鏈佈局》(下稱《背後》)一文指出:目前萬里目採取的是直採和全站自營的模式,每一件商品都由萬里目團隊自行採購再發到國內。

這段話說明了萬里目的模式和前三強的根本區別:前三強的基因是做互聯網“櫃檯”,向商家販賣流量、服務,通過約束商家和售後保證消費者的信任,平衡商家和消費者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萬里目的基因是自己做倒爺,自己和消費者做買賣,它既是平臺也是商家,如果消費者與萬里目發生糾紛,無理由退貨,是一回事;退貨後萬里目和供應商如何解決又是另外一回事。

解決了第一回事,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解決第二回事,是保護萬里目的利益,裁判員自己站在了跑道上,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在媒體、消費者質疑萬里目售假的時候,也會同時質疑了萬里目的售後。奢侈品“賽道”註定了,萬里目的售後一定會出現這類問題。

萬里目平臺,會不會主觀售假、作惡?讀懂新金融認爲:可能性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但是從各種公開資料中可以看出:萬里目的供應鏈和正品保障高度依賴人,從買手店、免稅店、品牌供應商等貨源到萬里目的自行採購再到鑑定最終發往消費者手中,其中有太多環節會因爲人的道德、能力以及各類不可控因素出現問題。

總的來說當前萬里目遭受的一切質疑,歸根結底都是因爲沒有掌握最核心、最上游的供貨商資源。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強調:萬里目假一賠十,但前提是要有權威的鑑定,可目前來看,還沒有過這類賠償的案例發生。

言外之意,雖然質疑很多,但其實並沒有用戶拿出了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萬里目的商品有問題,萬里目是可以信任的,是負責任的。

但消費者並不理性,就好像炒股、炒房,不需要這些資產由足夠的價值,只要有上漲的預期,而讓消費者離開萬里目,也不需要萬里目真的有假貨,只需要消費者認爲萬里目有假貨。

這個信任的坎,萬里目能邁過來嗎?如果能,要儘快,趣店等不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