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演員迴歸職業初心,讓演技迴歸行業標準。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播出九期以來,受到廣大觀衆和業界的極大關注,一舉實現了好口碑與好熱度的完美結合。

11月11日,在美國CAA公司的促成下,浙江衛視就《我就是演員》與美國IOI公司簽署節目模式海外輸出協議。作爲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原創綜藝,此次模式輸出意味着《我就是演員》實現了“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成功的嘗試和探索。

在廣獲讚譽、揚帆出海的同時,浙江衛視懷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討教誠意,於11月11日舉辦以“凝聚匠心,淬火成金”爲主題的高端研討會。來自中國視協、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社科院、國際節目模式認證與保護協會及媒體、高校的領導、專家、學者們,和節目主創、演員代表共同展開了深入熱烈的討論。

凝結在《我就是演員》中的創新經驗,無疑對整個電視節目的行業發展都具有示範價值。與會嘉賓在高度肯定《我就是演員》製作水準和引領意義的同時,也爲未來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了寶貴建議,期待讓“再出發”的步伐走得更堅定、更穩健。

開拓原創出海的探索

從模式的“消費者”進階爲“供應商”

匹配觀衆的審美升級,《我就是演員》以綜藝舞臺綜合電影化的、電視劇的乃至舞臺劇的藝術質感,爲表演行業鍛造了一個烈火煉真金的舞臺。

業內普遍認爲,即便在全球節目模式中,都找不到第二個跨界程度如此之高、操作難度如此之大的“集大成式綜藝”。《我就是演員》開拓原創出海的探索,象徵着中國綜藝正在從模式的“消費者”進階爲“供應商”。

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祕書長範宗釵高度肯定節目的原創力度:“近幾年,隨着電視製作機構迴歸理性,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特別是宣傳部門的積極引領,國產綜藝進入了引進和原創並舉的新階段。《我就是演員》是中國電視綜藝的領頭羊,它開始了中國綜藝節目走出去的一個新的起點。作爲全球目前圍繞‘演員’最爲成功的一個節目,對‘演員究竟是什麼’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中國視協電視舞臺視覺藝委會常務副主任刁惠香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認爲節目在藝術和技術上進行了高度結合,“節目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下了大量的功夫,從舞美的設計到最終的呈現,處處體現着精細品質,非常感謝能有一檔節目向我們傳遞這種工匠精神。”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祕書長冷凇、國際節目模式認證與保護協會專家董徵通過國際領域的橫向比對,認爲節目通過形態突圍、資源迭代、圈層聯通,彰顯出浙江衛視強大的整合操盤能力和綜合創造實力,“當海外電視臺認爲這一模式不好操作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反而首創了這個節目,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引領回歸本源的初心

以平視的目光打造“圓桌論壇”和“表演診所”

長期以來,公衆對待演員這一職業要麼是俯視的打量,要麼是仰視的追捧。《我就是演員》用平實的視角,帶着真正的尊重,開誠佈公打造了一個關於表演的“圓桌論壇”,讓所有人迴歸表演的初心,接受批評、收穫成長也贏得讚美。同時,節目通過精湛的演技和優秀的作品,也讓觀衆走進演員的職業本真,感受到一份積極向上的力量。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用“逢時”“守正”“創新”“求精”四個詞,總結了節目特點:“它首先樹立了表演藝術的標杆,重塑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空間,守住了藝術的本性,敢於直面問題、勇敢發聲,彰顯出一份難能可貴的信念感和敬畏心。”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文藝系、導演系主任鄭月認爲《我就是演員》像一位專業的教育者,在引領着觀衆和後來的年輕人,“無論是導師、推薦人、飛行導演、點評嘉賓,都在展示各自職業本色和業務本行,同時還有細膩的指導和真誠的建議,表現出平等和分享的態度。”

研討會上,各位專家給《我就是演員》下了很多貼切的定義,《廣電時評》主編高琦形容它是“尺子”和“放大鏡”,對演員這一職業的素養和能力提供了一個基本刻度,並通過主流媒體的二次放大,對觀衆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審美普及。著名編劇、策劃人、影評人史航以“隔壁的鋼琴聲”作爲類比,認爲《我就是演員》給影視從業者們提供了稀缺的覆盤、互鑑、自省的機會,“藝術就是隔壁的鋼琴聲,可以對別人的錯彈給予適當的提醒。有的演員對上節目有些猶豫,我就說,拍戲七八年,可能都不如在這裏三個月的收穫多。”

演員推薦人張國立覺得它是“表演診所”,大家共同找出表演上的毛病乃至行業裏的頑疾,積極調整和改善,向行業和大衆釋放正能量,“在我們整個演藝圈裏,它已經成了一個每個人都想上的節目,只談專業,不談別的。”

積極擁抱演員的春天

突破流量論和名氣論,直接推動了行業洗牌

作爲節目主創人員之一,浙江衛視副總監周冬梅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製作《我就是演員》投入如此巨大的心力,到底是爲了什麼?導師徐崢在節目裏回答了這個問題——“好演員的春天就要來了”。

《我就是演員》堅持“只看專業,不唯流量論,不唯明星論”,耗費了極大的心血去篩選和搭配人物,積極擁抱演員的春天,爲他們提供綻放風采、淬火成金的舞臺。

翟天臨和檀健次作爲演員代表,分享了切身參與節目的真實感受。

翟天臨特別表達的是“感恩”,在登上舞臺之前,他經歷過一段迷茫和困惑,鼓起勇氣登上節目之後,他收穫了觀衆的認可以及市場的關注。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代表了節目的巨大價值,“起碼我感覺從那之後,老百姓能夠通過這個節目,有了對於表演優劣的的判斷意識,這個意識直接導致了整個市場的一次洗牌,讓很多投資人開始審視演員的選擇。在這裏,我也學會了放平心態、處理團隊之間的交流,真正懂得了‘先論藝德、再論藝能’,這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節目,讓你覺得真是溫暖。”

出身於唱跳偶像組合的新生代演員檀健次,是節目成功挖掘的“寶藏男孩”:“在此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匹配在這個舞臺上的表演,吳彤哥哥一直鼓勵我,我演完之後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誇獎,也得到了觀衆的喜愛。後來我纔敢跟別人說:我是一個演員。”

聽着大家的分享,爲節目操勞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的總導演吳彤感動道:“儘管這個節目非常難、非常累、非常苦,但是大家凝在一起,無怨無悔很認真地做這個事兒,那一切的辛勞就都談不上辛勞了。就像我們這次的研討會的主題一樣,‘凝聚匠心、淬火成金’,我們凝聚一心走在淬鍊的路中,未來依然會好好努力、繼續加油!”

回首一路走來,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編委、浙江衛視總監王俊感慨良多:“浙江衛視是一個有情懷和擔當的大臺,所以纔會誕生出《我就是演員》這樣一個走向國際市場的原創節目。美國從我們中國引進綜藝節目知識產權,是一次非常好的破冰之旅。未來,我們將繼續沿着這一思路爲行業生態積極貢獻。我想,《我就是演員》這個節目肯定可以做無數季,這就是我們電視人的匠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