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朱可夫曾說過一句名言:“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只有瘋子才這樣做!”然而戰爭狂人希特勒做過,納粹德國黨衛軍做過,因爲他們曾組建過一支“嬰兒師”。

納粹德國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爲“希特勒青年團”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別名“嬰兒師”。

納粹德國黨衛軍“嬰兒師”組建於1943年,全師的總兵力高達2萬人,配備有177輛坦克、700挺機槍、70門迫擊炮、37門野戰炮、33門高射炮。1944年8月21日,組建僅一年、參戰剛剛3個月的“嬰兒師”便全軍覆沒。

1943年2月,隨着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德軍損失了150萬精銳部隊,所有人都知道德國已經輸掉了戰爭。

雖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發起之前,希特勒曾嚴肅的對第六集團軍指揮官保盧斯說道:“如果不能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我們就必須快速結束這場戰爭。”然而當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之後,希特勒卻並沒有因此而罷手,面對東、西兩線作戰兵力上的入不敷出,希特勒除了繼續在僕從國徵兵之外,他還把目光盯向了德國那些未成年的孩子。

衆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起之前,德國徵召兵源的最低年齡限是18歲,身高的下限爲1.78米。

然而隨着德國兵力的枯竭,納粹黨衛軍徵兵的條件也隨之放寬,年齡由原來的18歲降至16到17歲,身高由1.78米下降爲1.70米,納粹黨衛軍一共徵召了35000名這樣的小兵。至此,這些16到17歲之間的“童子軍”也披掛上陣了,納粹德國黨衛軍“嬰兒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的戰鬥序列中,“嬰兒師”的軍服簡直就是奇葩,甚至是有些心酸,因爲他們軍服上的標誌是竟一支奶瓶。

因爲這些小兵雖然尚未成年,但仍需要按照納粹黨衛軍的條例,從事繁重體力工作和嚴格軍事訓練,所以在“嬰兒師”的兵種標準配給上,規定他們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到3.5公升的鮮牛奶。發給成年軍人的香菸和菸葉,在“嬰兒師”這裏也變成了糖果和巧克力,納粹黨衛軍“嬰兒師”由此而聞名東西線戰場。

英雄夢加上日益增長的納粹狂熱,使“嬰兒師”的求戰情緒極爲高漲,而希姆萊在向希特勒彙報他們的訓練情況時也說“少年師比成年的軍人更狂熱和忠誠,是出色的作戰師”。

1944年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嬰兒師”的師長率領全師宣誓“盡心竭力參加即將到來的決定性戰役”,他們慶幸自己終於能夠和大人們一樣上前線作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是,“嬰兒師”居然首戰告捷,在諾曼底登陸的加拿大第27坦克團的28輛謝爾曼坦克被擊毀,近千名加拿大軍人喪命。

將加拿大人痛打了一頓的竟然是一羣德國大孩子,納粹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叫"希特勒青年團"。

強大的盟軍隨即對黨衛軍第12裝甲師進行了異常猛烈的報復,參戰10天之後,“嬰兒師”的傷亡極爲慘重,師長戰死,半數以上的連、排長陣亡,全師4000人戰死,8000人負傷和失蹤。至1944年8月15日,曾擁兵2萬的“嬰兒師”只剩下了最後的500人,已是全軍覆沒。

納粹黨衛軍“嬰兒師”的覆滅震驚了世界,納粹德國從此再沒有把未成年人編入黨衛軍系列。

然而戰爭就像一部失去制動的機器,不到最後根本就停不下來,戰爭越接近尾聲,被捲入戰爭的孩子就越多,就在“嬰兒師”覆滅8個月之後,另一場悲劇又在柏林重演。

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蘇軍的坦克部隊在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遭到了400多名希特勒青年團的阻擊。

朱可夫元帥試圖用不流血的方式解除這些孩子的武裝,但這些孩子們卻依靠STG-44突擊步槍與“鐵拳”火箭筒,向試圖靠近他們的蘇軍開火。無奈之下,蘇軍的坦克羣開火......戰後,朱可夫語氣沉重地說:“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只有瘋子才這樣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