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總得做點什麼纔算有意義。”說起自己的工作,剛剛30歲的黃龍縣崾嶮鄉崾嶮村的第一書記田光兵表示,“既然來了,就一定要有所作爲,真心實意地爲基層羣衆幹些實事、好事。”

初任第一書記時,田光兵並沒有接觸過黨建工作,面對各種不熟悉的專業名詞,以及各類繁雜的事務,他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因爲所駐村在鄉政府駐地,一有時間,他就到鄉政府各辦公室學習、商討村子的發展規劃。爲了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田光兵白天進村入戶瞭解村情民意,晚上熬夜寫日誌、學習瞭解黨建基礎知識。他隨身帶着兩本小冊子,一本黨建基礎知識,一本扶貧政策彙編,隨時隨地就翻開看看。當兩個小本子被磨得有些破舊時,他也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爲一名業務骨幹,協助村“兩委”把各項工作都穩步推進。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因村因戶精準施策最爲關鍵。爲了能找準窮因,對症下藥,田光兵定期走訪入戶,把每家每戶的各類信息、需求都爛熟於心。大到村裏的主導產業,小到誰家的窗戶壞了,誰家養的雞苗該防疫了他都事無鉅細地記下來。在他的多方奔走協調下,村民孫兆奇蓋起了大棚,發展香菇產業過上好日子;潘西軒老人的家裏通上了自來水,生活上便利了不少;村裏的不少玉米地也改種蔬菜,村民有了新收入;村裏更換了變壓器,村民在用電高峯期再也不用擔心跳閘了。

同時,在田光兵和村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崾嶮村的環境衛生也大爲改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每次雨後,村上路面因雨水堆積的淤泥和雜草,田光兵都會和村上其他幹部第一時間上路進行清理,方便村民出行安全方便。都說男人心粗,但只要是村民家的事,田光兵卻是粗中有細,一點兒都不馬虎。有一次下大雨,田光兵擔心村民喻春啓老人出行不便,就冒着大雨扛了把鐵鍁急急忙忙趕到老人家。“雨下得這麼大,有啥事不能雨後再幹?”看到田光兵着急上火,有村民讓他等雨停了再說。但田光兵卻擔心老人家門口的草長起來了,下雨天路滑,得趕緊把草清理掉,免得老人雨天出門不安全。

基層工作事情繁多,田光兵有時也是工作和家裏兩頭忙。有段時間,他的妻子要去上夜班,家中父親生病,需要母親照顧。原本請假的田光兵爲了不耽誤工作,就帶着孩子堅持上班。

擔任第一書記一年多來,田光兵一心撲在工作上,喫住大都在基層,對家人的關心不夠。“我得感謝我的家人。雖然我對家裏照顧得少了,但他們沒有怨言,全力支持我。”說起家裏,田光兵也是滿心愧疚,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就更要好好工作,幹出點成績來。”

今年,崾嶮村以“三權”促“三變”爲契機,結合發展綠色產業,堅持支部引領,圍繞“支部+榨油坊+農戶”的模式,由村集體和村民通過資金或勞動力入股的形式開辦綠汁鮮榨油坊,生產綠色、無添加的菜籽、麻子、油葵等高品質食用油。田光兵表示,他要帶着村民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羣衆致富,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