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作者簡介

鄒崇理 (1953—)教授,四川成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湘潭大學和四川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邏輯學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哲學學科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邏輯》編委會主任,《邏輯學研究》編委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爲自然語言邏輯和哲學邏輯。著有《邏輯、語言和蒙太格語法》《自然語言邏輯研究》《邏輯、語言和信息》和《範疇類型邏輯》等專著;在Springer出版社的國際邏輯學專業期刊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以及《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Frontier of Philosophy in China、《哲學研究》、《邏輯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譯叢》、《哲學動態》等期刊發表近100篇學術論文。專著和論文曾獲得中國邏輯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先後主持或參加21項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教育部的科研項目;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是一部從邏輯學的角度研究自然語言構造機制的專著。作者是以我國著名邏輯語義學專家、中國邏輯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鄒崇理研究員爲核心的一批學者,他們的學術背景包括邏輯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但是共同的興趣是三個領域的交叉地帶,即以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爲導向的、依據現代邏輯的思想或採用現代邏輯的工具,研究自然語言的句法生成尤其是語義組合規律,也就是自然語言邏輯語義學(又稱爲自然語言形式語義學)的研究領域。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以漢語信息處理爲導向,以現代漢語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法-語義現象爲研究素材,展開了一系列的邏輯語義學研究。通過揭示這些現象的邏輯語義結構,開展針對漢語獨有特徵的範疇類型邏輯以及組合範疇語法研究。

這些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實邏輯語義學研究的理論寶庫,促進現代邏輯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爲漢語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提供指導思想。通過把邏輯語義學對自然語言,尤其是對漢語形式化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漢語的信息處理領域,將拓寬我國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思路,提高其處理的效率。

本文摘編自鄒崇理等著《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

鄒崇理等

責任編輯:劉 溪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09

ISBN 9787030563187

長按二維碼 購買本書

溫馨提示:開具購書發票請在購書的地址欄下方留言處備註抬頭和稅號

自然語言的邏輯語義學(簡稱邏輯語義學)是依據現代邏輯的思想或採用現代邏輯的工具研究自然語言的句法生成尤其是語義組合規律的學科,是實現自然語言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先期工作。本書以漢語信息處理爲導向,以現代漢語中的反身代詞、照應省略結構、話題句、兼語句、連動句、複雜謂詞並列結構等具有典型性的句法-語義現象爲研究素材,展開了一系列邏輯語義學的研究,即針對漢語獨有特徵的範疇類型邏輯以及組合範疇語法的研究。這些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實邏輯語義學研究的理論寶庫,促進現代邏輯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爲漢語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提供理論指導。通過把邏輯語義學對自然語言,尤其是對漢語形式化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漢語的信息處理領域,我國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思路將得到拓寬,效率將得到提高。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裏

目 錄

序言(鄒崇理)/i

凡例/iii

導論 1

0.1 自然語言的邏輯語義學 1

0.2 邏輯語義學研究概述 5

0.3 本書研究內容簡述 12

參考文獻 18

第一編 邏輯語義學研究概論

1 邏輯語義學——自然語言的邏輯研究 21

1.1 作爲形式符號系統的自然語言 21

1.2 自然語言的組合性 25

1.3 邏輯語義和自然語言語義 30

1.4 邏輯語義學的研究方向 48

2 面向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 58

2.1 自然語言的計算 58

2.2 部分語句系統的計算思想 61

2.3 範疇語法CG的計算思想 63

2.4 句法語義並行推演的計算思想 68

2.5 結束語 71

參考文獻 72

第二編 邏輯語義學的重要理論——範疇類型邏輯CTL

第一部分 範疇類型邏輯GTL梳理

3 GTL的發展歷程 80

3.1 AB演算 80

3.2 蘭貝克的句法演算 82

3.3 蒙太格的語義分析 83

3.4 新近的發展方向 86

4 GTL的主要理論 90

4.1 傳統的CTL——結合的蘭貝克演算 90

4.2 多模態的CTL 99

4.3 對稱範疇語法 102

5 GTL的其他分支 123

5.1 完全的蘭貝克演算 123

5.2 加一元算子的CTL 132

5.3 準羣語法與抽象的CTL 134

6 GTL的類型語義學:蘭貝克演算匹配λ詞項 138

6.1 從經典命題邏輯到蘭貝克演算 138

6.2 入演算 144

6.3 哈里-霍華德對應 147

6.4 匹配入詞項的蘭貝克演算樹模式ND表述 159

第二部分 範疇類型邏輯GTL應用於漢語的研究

7 傳統CTL對漢語反身代詞的研究 162

7.1 帶受限縮並規則的蘭貝克演算LLC 162

7.2 前後搜索的(Bi) LLC系統 171

7.3 語言學中的應用 181

8 漢語照應省略的範疇邏輯分析 183

8.1 引言 183

8.2 LLC系統與漢語照應省略 185

8.3 LLC系統與空代詞 189

8.4 LLCW'系統 196

8.5 LLCW' 統的特色及語言學檢驗 222

8.6 結束語 227

9 基於多分法的GTL 229

9.1 多分法的邏輯學依據 230

9.2 多分法的語言學依據 235

9.3 基於多分法的CTL系統 246

9.4 匹配入項的工作 253

9.5 結束語 256

參考文獻 258

第三編 邏輯語義學的重要應用——組合範疇語法CCG

第一部分 組織範疇語法CCG梳理

10 組合範疇語法CCG綜述 264

10.1 引言 264

10.2 AB演算的缺陷 268

10.3 原生態CCG 272

10.4 多模態CCG 285

10.5 組合範疇語法與範疇類型邏輯之聯繫 294

11 CCG的計算語言學價值與CCG樹庫 317

11.1 CCG的計算語言學價值 317

11.2 英語CCG樹庫 318

11.3 漢語CCG樹庫 343

12 CCG處理自然語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49

12.1 CCG處理自然語言的侷限 349

12.2 使用CCG分析自然語言語義面臨的閒境 358

12.3 添加CCG句法分析樹缺失的語義表述存在的困難 361

第二部分 組合範疇語法CGG研究

13 GGG對漢語非連續結構的處理 367

13.1概述 367

13.2 CCG對漢語NCC結構的處理 371

13.3 CCG對漢語話題句的處理 374

13.4 漢語連動句和複雜謂詞並列結構的處理嘗試 378

14 組合範疇語法對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處理 381

14.1 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定義和分類 38l

14.2 漢語光桿形容詞謂語句的組合範疇語法分析 381

14.3 漢語複雜形容詞謂語句的組合範疇語法分析 383

15 組合範疇語法對漢語主謂謂語句的處理 389

15.1 漢語主謂謂語句的語法結構及語法特徵 389

15.2 漢語主謂謂語句的組合範疇語法分析 389

第三部分 漢語GGG研究的計算機實現(漢語GCGbank的構建)

16 組合範疇語法的計算語言學價值 398

16.1 面向大規模自然語言處理的形式文法綜述 398

16.2 CCG適用於計算語言學的特性 402

16.3 CCG的應用 412

17 漢語CCG研究 420

17.1 範疇的構造與組合規則 420

17.2 與名詞短語相關的範疇分析 425

17.3 與動詞相關的範疇分析 428

17.4 標點與並列的範疇分析 435

17.5 句子層面的範疇分析 439

18 從賓州漢語樹庫轉漢語CCGbank 444

18.1 介紹 444

18.2 漢語CCGbank轉換系統的架構與設計 450

18.3 漢語CCGbank核心轉換算法 457

18.4 漢語CCGbank的鯇計與分析 475

參考文獻 478

附錄1 賓州漢語樹庫( PGTB)的標籤集 485

A1.1 詞性標籤Part Of Speech tags (33) 485

A1.2 句法標記(23) 486

附錄2 “的”在漢語CCGbank中的範疇 488

漢英術語、人名對照表 491

(本期編輯:安 靜)

語言學通訊外文書店

科研助力|“語言·文學·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徵稿函

科研助力|“語言學通訊博士論叢”書稿徵集

專著推薦|吳琳:動補式複合詞的詞法理論與應用研究

專著推薦|管新潮《語料庫與Python應用》

專著推薦|龔曉睿:威•休•奧登詩歌中的繪畫藝術研究

專著推薦|楊小虎:非語言因素對外語語音學習的影響研究

專著推薦|語音感知視角下的英語外國口音研究

專著推薦| 認知語言學

專著推薦| 語料庫翻譯學系列讀本

專著推薦|胡開寶團隊《語料庫批評翻譯學概論》

專著推薦|趙彥春《英韻三字經》

專著推薦|冷冰冰:《科普雜誌翻譯規範研究》

專著推薦|修辭問句與關聯理論 ——基於語料庫的修辭問句在獨白式文本中語用研究

專著推薦|黃忠廉《人文社科項目申報300問》

專著推薦|張藝瓊:網絡科學新聞的多模態語篇研究——共時和歷時視角

贈書活動:語言學通訊爲答謝讀者的支持,提供2本互動贈書。獲取辦法爲先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截圖後發給公衆號。給本文下方留言,留言獲得點贊最高的前兩名將獲得贈書。截止時間11月30日。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