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關於首屆“‘戲劇與影視學’學科研究論壇”的研討主題,分設於《戲劇》“學科前沿”與“經典新說”兩個欄目之下,有“中國‘戲劇與影視學’理論體系研究”、“中國‘戲劇與影視學’教學體系研究”、“中國戲劇演劇體系研究”、“世界戲劇與影視藝術前沿理論與創作實踐研究”及“現代悲劇喜劇理論與創作研究”、“當代世界現實主義理論與創作研究”、“當代歷史劇理論與創作研究”、“現代戲曲創作的現代化研究”、“後現代戲劇創作研究”、“文化體制改革與戲劇影視藝術發展研究”等17個專題。《戲劇》被多個國家級學術評價體系確定爲藝術類核心期刊:長期入選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 AMI”核心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2019年第2期

刊首語

在這春和景明的美好時節,爲了有力推動“戲劇與影視學”一流學科建設,並隆重慶祝中央戲劇學院建院70週年,學院將在國際戲劇“學院獎”(表演獎)的基礎上,特別舉辦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暨“‘戲劇與影視學’學科研究論壇”活動。其中,關於首屆“‘戲劇與影視學’學科研究論壇”的研討主題,分設於《戲劇》“學科前沿”與“經典新說”兩個欄目之下,有“中國‘戲劇與影視學’理論體系研究”、“中國‘戲劇與影視學’教學體系研究”、“中國戲劇演劇體系研究”、“世界戲劇與影視藝術前沿理論與創作實踐研究”及“現代悲劇喜劇理論與創作研究”、“當代世界現實主義理論與創作研究”、“當代歷史劇理論與創作研究”、“現代戲曲創作的現代化研究”、“後現代戲劇創作研究”、“文化體制改革與戲劇影視藝術發展研究”等17個專題。該論壇面向國內外學者進行徵文,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將從徵文中擇優評定。關於論壇與評獎的具體內容要求,敬請大家關注本期刊末的相關公告,並熱誠歡迎參與。

在本期的“學科前沿”欄目中,我們特別邀請國內外的幾位青年學者,就2018年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戲劇舞臺演出創作情況進行年度述評,爲大家獻上一束束鮮豔美麗的戲劇之花,盡情領略世界戲劇百花園的動人風采。

一代代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戲劇人,他們不斷地通過自己對生活、對歷史、對人性、對戲劇的思考與創造,爲人類藝術寶庫呈獻上一部部充滿生命力的個性獨特的藝術品。他們也許會被時光略過,也許被後人提起,或者成爲經典被人敬仰,或者成爲新人再創造的起點與燃料,但在各種各樣的舞臺上總會留下戲劇人探索行進的足跡。在這足跡中自然會刻印下人類戲劇藝術發展的軌跡。因此,作爲戲劇學科鮮活主體的戲劇創作實踐,不僅源源不斷地將戲劇藝術推向前方,同時它作爲戲劇學科研究的對象,也一直是學科前沿中最有活力的內容。以後,我們每年都將邀請來自世界多地的戲劇學者,他們會如戲劇春天的使者一樣,爲衆人捧上色彩紛呈的世界戲劇花朵。

在本期“基礎研究”欄目裏,我們將關於臺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戲劇研究的一組文章奉獻給大家。這三個地區的戲劇各有特色,值得關注。

而在“教育教學”欄目裏,我們既刊發關於我國著名戲曲史論家周貽白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方法研究文章之後,本期我們發表劉明厚教授關於我國著名外國戲劇史論家廖可兌先生外國戲劇史教學法研究的文章。這對我們目前戲曲與外國戲劇史的教學,相信會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學科前沿

許詩焱 [美]澤恩德·布里茲克

重構與融合:2018年美國舞臺創作評述

王仁果

戲劇強國裏的“高手”過招

——俄羅斯戲劇舞臺演出2018年度報告

張 巖

作爲同謀的觀衆:2018年法國劇場演出綜述

王霽青

物、數碼裝置與歌隊:2018年德語劇場演出評述

夢 珂

王冠之上,鑽石難覓

——2018年英國戲劇上演狀況簡述

橫山洸大

年輕人與戲劇

——2018年日本戲劇演出的亮點

基礎研究

胡星亮

戰後臺灣社會人生的真切描寫

——臺灣光復初期的話劇創作研究

李玲玲

另類•邊緣•後現代

——香港戲劇革新浪潮的命名論爭

鄭應峯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段飛翔

臺灣清代戲劇文獻所見“四喜班”考述

俞建村

角色設定、角色表演與角色表演的脆弱性

——以斯特林堡的《朱莉小姐》爲例

朱碧原 黃愛華

歷史編纂•文本互涉•“再戲劇化”

——田沁鑫戲劇改編策略探析

教育教學

劉明厚

論廖可兌的外國戲劇史教學法

劉澄宇 徐 平

少數民族生及留學生臺詞聲調教學方法探索

——以新疆民族生漢語聲調教學分析爲例

關於舉辦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

暨“‘戲劇與影視學’學科研究論壇”的公告

學報簡介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戲劇學院主辦的戲劇影視學術期刊,1956年6月創刊於北京,原名《戲劇學習》,爲院內學報,主編歐陽予倩。1978年復刊,1981年起開始海內外公開發行,1986年更名爲《戲劇》,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爲雙月刊。

《戲劇》被多個國家級學術評價體系確定爲藝術類核心期刊:長期入選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成爲該評價體系建立後首期唯一入選的戲劇類期刊。現已成爲中國戲劇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之一,同時作爲中國戲劇影視學術期刊,在海外的學術界影響力也日漸擴大。

《戲劇》旨在促進中國戲劇影視藝術專業教學、科研和實踐的發展和創新,注重學術研究緊密聯繫藝術實踐,重視戲劇影視理論研究,鼓勵學術爭鳴,併爲專業戲劇影視工作者提供業務學習的信息和資料。重視稿件的學術質量,提倡寬闊的學術視野、交叉學科研究和學術創新。

投稿須知

《戲劇》是中央戲劇學院主辦的戲劇影視藝術類學術期刊。本刊試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作者來稿須標明以下幾點:

1.作者簡介: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

2.基金項目(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3.中文摘要:直接摘錄文章中核心語句寫成,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篇幅爲150-200字。

4.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大致對應,長度爲80個英文單詞左右。

5.中文關鍵詞:選取3-5個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

6.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大體對應。

7.註釋:用於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採用頁下注的形式,注號用“①、②、③……”

8.參考文獻:用於說明引文的出處,採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號:用“[1]、[2]、[3]……”凡出處相同的參考文獻,第一 次出現時依 順序用注號,以後再出現時,一直用這個號,並在注號後用圓 括號()標出頁碼。對於只引用一次的參考文獻,頁碼同樣標在注號之後。文末依次排列參考文 獻時不再標示頁碼。

(2)注項(下列各類參考文獻的所有注項不可缺省):

a.專著:[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M].

論文集主要責任者.論文集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專著、期刊、論文集、報紙等:用原文標註各注項,作者姓在前,名在後,之間用逗號隔開,字母全部大寫。書名、刊名用黑體。儘量避免中文與外文混用。

來稿通常不超過10000字。請在來稿上標明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及電話,發送至學報社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打印稿須附電子文本光盤。請勿一稿多投,來稿3個月內未收到本刊錄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發現有一稿多投或剽竊現象,對我刊造成損失,我刊將在3年內不再接受該作者的投稿。來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評審意見,請作者務必自留底稿。

《戲劇》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費用,也未單獨開設任何形式的網頁、網站。同時,中央戲劇學院官微上將選登已刊發文章。

特別聲明: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複製、彙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併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的行爲即視爲同意我社上述聲明。

圖文來自:中央戲劇學院學報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