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阳明想成为圣人的心始终在心底。他说,无论是陆九渊和朱熹,还是王阳明自己,在目的上都是相同的:成为圣人。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欢迎来到我的“读书破万卷”专栏。你可点击右上方“关注”小播读书,或在文章底部“订阅”本专栏,阅读超过150篇精品文章。《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01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度阴山老师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前面我们讲了,王阳明在刑部工作不到两年,就感觉已经身心疲惫。于是,他请了一个长假,上了九华山。而这次上华山,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王阳明与佛家结缘。

他本来是想彻底放弃世俗的羁绊,因为在王阳明看来,他不能成为世俗的圣人,或许还可以成为方外的仙佛。他一走进大自然,世俗圣人的欲望就烟消云散,成仙成佛的心灵躁动起来。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1502年夏天,王阳明请假回老家,开始认真温习起佛经,全身心练起了引导术。

1502年王阳明在老家一个山洞中修理佛学,想远离红尘,成仙成佛,但是佛道并未解脱他的痛苦和迷茫,毕竟他是一个儒家弟子,孝道是第一道德,终于有一天,他睁开双眼,以一副如释重负的口气说道:“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结束了佛经的修炼。

王阳明已经放弃了辞章、道教、佛教。其间还在一个寺庙规劝一名老和尚重回老家,这也使王阳明看清了人性大于宗教的道理,王阳明用他和辞章、佛道的一刀两断指出了一条心法:只有放弃,才有日后的得到。

02

王阳明结束了与佛学的结缘,重新开始探索之路。王阳明创建心学还要从太监刘瑾说起,早年刘瑾深得皇帝朱祐樘喜爱,1506年皇帝朱祐樘去世,朱厚照继位后,刘瑾与朱厚照已建立深化的主仆友谊,深得朱厚照喜爱。

刘瑾在北京联合八虎在宫中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官员和老百姓对此人深恶痛绝。其中刘健和谢迁上书皇上朱厚照让其发配刘瑾等人到南京守太祖陵,但因刘瑾连夜阻挠以失败告终,后刘谢二人辞职。有次引发了众多官员讨伐刘瑾,诸多官员因此受到迫害。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在众多被迫害官员中,南京的监察官蒋钦就是其中之一,他被拉到北京北施以棍刑,被打的半死。此时王阳明上奏疏,提被迫害的官员鸣不平,虽然当时朱厚照和刘瑾并不知道王阳明是何方神圣,但是秉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于是王阳明也被廷杖四十,关押在锦衣卫大牢。在关押期间王阳明受到了身体和心理的创伤,整夜失眠,心理也其了变化。久而久之开始认清现实,开始研究《周易》。

{!-- PGC_COLUMN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03

1507年,王阳明出乎意料地结束了牢狱生活,被贬到贵州龙场驿担任站长。

刘瑾派人追杀王阳明,王阳明逃到钱塘江边得以逃脱。王阳明一路历经艰辛经福建前往贵州。

1508年王阳明到达了贵州龙场驿站。龙场驿位于今贵州贵阳西北约八十里的修文县城,地处荒僻,虫蛇甚多,瘴气流行,当地有很多少数名族,这里生存条件恶劣。王阳明接受了前任龙场驿站长的指点,学习在此生活的经验,并将驿站重新装修,为仆人唱歌跳舞,淡化了这里的残酷生存环境。

慢慢的王阳明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态度,已超脱荣辱得失,在听天由命的同时,每天用静坐的方式让自己安静下来。王阳明想成为圣人的心始终在心底。他开始意识到要面对现实,在适应外部世界。他又开始重新学习理学,开始审视朱熹的“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04

朱熹的“格物致知”和“圣人处此该如何”交织在一起在他的脑海里撞击着,他变得神魂颠倒起来,像中了魔一样絮絮叨叨,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摇头。

他的脑子再也放不下这些翻来覆去被他肯定和否定的问题,终于有一天,这些问题冲出了他的脑子,像一幅画一样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于是,就发生了本书开头的那一幕,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这个传奇故事被称为“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王阳明在龙场所悟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都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夺目的光辉。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最根本思想。

05

王阳明创建心学后,开始发展周边的土著居民来听讲。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也有来砸场子的贵州巡抚王质,王阳明得罪了王质,但最终王阳明运用心学的力量来化解了这场小危机。

王阳明还经常和弟子们谈论心学,为弟子指点。王阳明在龙场驿不仅是个教育家,还偶尔客串政治家。

1509年王阳明结识了贵州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席书,让人修建贵阳书院,并亲自率领贵阳的秀才们来到龙场,以师礼请王阳明到贵阳。

由此,王阳明离开了他的放逐地和涅槃重生地。

06

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书院正式讲学,实际上,知行合一和事上练只是“致良知”的一个前奏,真正动人心弦的是他心学思想的精华——致良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抛弃理性,摒弃佛学,开创了阳明心学

1510年农历三月,他三年的贬谪期限结束后,在贵州多名官员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县令。一个和曾经的自己完全不同的政府官员王阳明正式登场。王阳明在任职期间,通过各种手段减免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从人民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老百姓也不在无故投诉,并制止了瘟疫的传播,为了期待下雨,吃斋一个月,唤起了人们的善心,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深得老百姓喜爱,将刁明丛生的庐陵县治理的很好。庐陵县市王阳明创建心学以来第一次施展拳脚的地方,效果显著。在此其间,他始终没有忘记经略四方的大志和成为圣人的目标,一直在修理和传播心学。

07

1510年农历十月,刘瑾以贪污罪在北京被凌迟。同年11月,39岁的王阳明回到北京,并下定决心在北京传播心学。

一天王阳明的两个弟子王舆庵和徐成在在争论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王阳明决定做一次裁判,其实表面上是判定朱熹和陆九渊的是非,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心学正名。

他说,无论是陆九渊和朱熹,还是王阳明自己,在目的上都是相同的:成为圣人。只不过,朱陆二人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失衡。而他王阳明则主张,修养和学问本就是一回事,就如知行是一回事,不可分割。为此王阳明还写下了心学史上相当重要的篇章:朱陆异同。

1516年之前,王阳明在北京、浙江、南京来回游走,虽然官职在身,但他还是以讲学为第一要务。

1516年9月,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王阳明去巡抚南赣,中央政府任命礼仪部候补大臣(南京鸿胪寺卿)王阳明为都察院副院长(左佥都御史)。这并不是中央政府的目的,目的是要他巡抚南赣。从此,王阳明开始运用心学,并发挥其军事才能,一路过关斩将,登至权力的颠覆,且听下回分解。

PS:现在是优惠期,专栏价格29.5元,共更新了150节以上(还在持续更新),一节几毛钱,一节当中哪怕有一两处让你恍然大悟,有所触动,也是物有所值,推荐订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