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其實也有許多種,熟壽司、箱壽司、握壽司、卷壽司……人們往常最熟習的是握壽司。由於從連鎖餐廳到高級料理店,絕大多數售賣的都是握壽司。握壽司曾經成爲一門藝術,用餐的客人也帶着品味藝術的肉體前來,宛如觀賞一件件藝術品。

  歷史上來看,喫壽司可不是觀賞藝術,而是考究簡單、快速的平民料理,一些古早味的壽司,比方熟壽司,以至被人們稱爲黑暗料理。壽司到底經過了怎樣的進化,才從黑暗料理變成世界頂級美食的?

  在日本,壽司從歷史上就不是宮廷或者貴族的料理,而是以平民料理的形式出現的。日本民間故事集《今昔物語》中就提到了,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壽司在大街小巷都有販賣,當時壽司的重點不是米飯,而是利用米飯加以發酵保存的魚。

  鮒壽司

  熟壽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滋賀縣琵琶湖的鮒壽司。鮒壽司起源於8世紀,做法費時又費力,在春季將琵琶湖中的鮒魚捕獲之後,先去除魚鱗和內臟,抹上鹽後儲存起來,兩三個月後魚體內的血水漸漸排出。在夏季時將魚取出,一層魚一層米飯這樣層層鋪好,並放上重物壓實,幫助其發酵。存放時間可以從幾個月到一兩年。

  由於長期的發酵,鮒壽司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其酸腐味,很多人無法接受它的味道,認爲它是“黑暗料理”,也有人喜歡喫這樣的味道。因爲壽司存放的太久,已經“熟成”了,所以也稱爲“熟壽司”。

  如今的壽司都是魚生與米飯一起食用,但是熟壽司的米飯發酵時間過久,一般只喫具有獨特風味的魚肉。在平安時代,各地經常將這種熟壽司進貢到京都,因爲路途遙遠,熟壽司不易變質的特性很受人們歡迎,也統治了日本人胃口很長時間。

  半生半熟壽司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和歌山和秋田等地都將發酵時間縮短至一個月左右,魚肉沒有完全熟成,米飯也還可以食用。目前秋田的“ハタハタ壽司”,就是這種“半生半熟壽司”。

  進入到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以後,釀醋的技藝不斷成熟,米飯不需要再用魚發酵,只需要倒入醋就有獨特的香味。於是,這種醋飯與魚類結合的壽司被稱爲“早壽司”,意思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壽司。“早壽司”至今在和歌山一帶,還是當地的特產。

  箱壽司

  而關西的日本人發明了“押壽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被稱爲“箱壽司”,至今仍在大阪及周邊地區流傳。做法是將米飯和相關的食材放入木盒之中,大小、材料都要整齊的排列,之後用力壓緊。做好的壽司會變成四方形,然後取出來、切小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