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浮號”航程 —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刊 ⑨|​整鎮推進產業扶貧 精準施策助農增收

來到龍灣鎮“十里南藥長廊”,這裏種植的廣藿香、益智等南藥植物生機勃勃。該鎮有勞動力的417戶1536位精準貧困人口融入南藥產業發展,100%覆蓋全鎮貧困村和貧困戶。爲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羅定市在全面落實省脫貧攻堅八項工程的基礎上,實施集中連片整鎮推進脫貧攻堅工程,帶動全市21158戶55615位貧困人口增產增收。

羅定市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共有33個相對貧困村、279個分散貧困人口所在村,扶貧任務繁重。2016年以來,羅定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責任落實,強化政策保障,深化精準施策,不斷轉變作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經過全市上下兩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市三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格局基本建立,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舉措得到有效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逐步推進。2017年全市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879.26元,比原定目標值6883元高了1996元。2016年,羅定市有1.72萬個相對貧困人口達到當年預脫貧標準;2017年,有2.13萬個相對貧困人口達到當年預脫貧標準;2018年,羅定市計劃幫扶1.66萬個相對貧困人口達到當年預脫貧標準,確保到2018年末所有貧困人口基本脫貧。

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一是三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落實體系基本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調研。各鎮(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將脫貧攻堅作爲重大政治任務,擺上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健全脫貧攻堅領導體制和日常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駐鎮工作組、駐村工作隊,落實資金、落實項目、落實政策,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脫貧攻堅問題,不斷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泗綸蒸籠產業帶動大批貧困戶增收脫貧)

二是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合力攻堅體系基本建立。各行業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強政策保障、資金投入、工作指導,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據初步統計,2016年至今,市本級出臺了20個扶貧政策文件,市直部門出臺20個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羅定市脫貧攻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對一些“老大難”問題制定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辦法。

三是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16-2018年,全市各級財政投入精準扶貧資金約6.59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264萬元、省級資金3.5981億元、佛山市南海區幫扶資金2.1563億元、雲浮市級1492.86萬元、羅定本級5643.2萬元。

四是幫扶體系基本建立。全市有幫扶單位221個,其中省直單位3個,佛山市南海區幫扶單位25個,雲浮幫扶單位28個,羅定幫扶單位165個;全市有駐村幹部600人,幫扶責任人14273人。實現全市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均派駐幫扶單位,派駐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全面落實幹部聯繫貧困戶制度,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幹部聯繫幫扶。

五是督查監督制度基本建立。全市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堅持定期督查工作制度,全面瞭解各地扶貧工作進展,指導各地認真做好扶貧工作。同時,市紀委監委、審計部門重點對精準扶貧覈查、審計工作,推動精準監督,爲精準扶貧護航。

產業扶貧全面推進

(華石鎮三屋村光伏發電站)

一是推進縣、鎮級項目庫建設。統籌規劃一個村級農業種植大棚項目,2018年已經投資7904.707萬元。在全市各鎮(街)建設79個光伏綜合體設備共7646.4KW,項目建成後收益可達到投入本金的12%——15%分配給貧困戶,按照方案發電收益以銀行劃撥方式按期發放到貧困戶存摺中。鄉鎮級項目庫共有769項目,涉及到20個鄉鎮,扶貧項目包括水稻、蔬菜、蘑菇、果木、南藥等種植項目以及黑豚鼠、巴戟雞、肉雞、柴雞、肉豬等養殖項目,現769個項目已全部實施,投資23749萬元,惠及貧困戶10737戶。

二是整鎮推進南藥種植產業初顯成效。目前全市17個鎮均已建成1個以上面積不低於300畝的種植示範基地。通過發展南藥扶貧產業帶動全市33個相對貧困村和55000多貧困人口增產增收。

三是發展壯大肉桂產業。幫扶加益鎮合江村的省公安廳計劃投入150萬元,發動村民今年種植200萬株,形成2000畝的種植規模。同時投資100多萬元,引進專業企業在合江村開設桂皮加工廠,把肉桂產業打造成爲種、產、銷一體化的村級龍頭產業。預計今年可帶動合江村民增收300萬元,進入盛產期後每年可帶動村民增收1000多萬元。

(龍灣長灣村光伏大棚)

四是各種特色扶貧產業均取得較好成效。省公安廳幫扶的加益鎮合江村建成250多畝辣椒種植基地,爲全村增收200多萬元;省國安廳幫扶的三屋村、附城街道康任村分別入股羅定自來水公司70萬元和50萬元,爲村委獲得固定收益;連州鎮投入850多萬元建設300多畝牛大力種植基地、紅薯種植基地,並建設農產品加工廠,爲貧困戶取得實實在在收益;素龍街道沙豪崗村建設秀珍菇種植基地爲貧困戶取得固定分紅收入,2017年底第一次分紅爲每人600元,戶均3000元。

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助農增收

全市開展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2941人,實施就業扶貧項目23979個,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2455人。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南粵春暖”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去年以來,羅定市共舉辦了精準扶貧就業專場招聘活動6場,共組織了對口幫扶市、珠三角及本地678家次優質企業進場招聘,近1000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通過各次招聘活動及各種就業援助服務達成就業意向。

(蘋塘泉耕新村新貌)

爲解決農民創業融資難問題,羅定市分別在3家合作銀行設立了扶貧小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共發放貸款1574.2萬元,貼息資金14.9821萬元。其中羅定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95萬元,涉及全市16個鎮街,受益貧困戶84戶;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羅定市支行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178.2萬元,涉及全市6個鎮街,受益貧困戶332戶。部分貧困戶將貸款資金用於自主經營,部分投入到合作社參與入股分紅,現大部分貧困戶已享受了經營主體的入股分紅。

此外,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教育資助惠民政策基本得到落實。2016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382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1650戶);2017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7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截至9月底,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開工戶數爲318戶,竣工戶數214戶。全市貧困戶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3個貧困村計劃到2018年底全部完成標準化村衛生站建設任務。

脫貧攻堅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做實

一是精準識別目標基本實現。2016年,全市組織幹部進村入戶,整村摸排、逐戶覈實、精準識別,嚴格執行農戶申請、羣衆評議、村組公示、鎮審覈、縣批准等程序,完成了分佈在全市21個鎮街的33個相對貧困村、279個非貧困村(居)共21095戶55480人的相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市有數據庫”。2017-2018年,根據省扶貧辦統一部署,羅定市對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動態調整,通過大數據平臺比對篩查,將不符合條件的清退出幫扶對象,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幫扶範圍,實現貧困人口動態管理,貧困戶識別誤差率控制在2%以內。

(羅定稻米產業做大做強)

二是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羅定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並推動該平臺與羅定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第二服務大廳)的對接,配置了便民服務一體機以及智能引導系統,將涉及扶貧的服務事項集中“一站式”辦理。在建設完善縣級扶貧大數據展示平臺的同時,各鎮街、各相對貧困村選擇行政辦事大廳或行政村的服務工作站作爲扶貧大數據展示平臺。全市20個鎮級平臺和33個貧困村實現了駐鎮(街)辦、相對貧困村扶貧大數據平臺全覆蓋。平臺建成率達100%,對接民政、教育、人社等行業部門數據,基本實現了“數據監控、責任監控、項目監控、示範村建設、扶貧服務”的可查、可視、可共享,得到省扶貧辦的充分肯定,提供省直幫扶單位和兄弟市參觀學習。

三是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市扶貧辦會同市財政局印發了《羅定市精準扶貧開發資金籌集使用監管辦法》,實行扶貧資金縣級統籌使用,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從資金籌集使用到監督考覈全過程監管機制,規範扶貧資金使用範圍和禁止使用範圍,確保扶貧開發資金安全、規範使用。

責編:樊思桃

值班主任:劉炳華

值班總編:盧利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