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九月說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首先表明個態度,我覺得《戰狼2》和《流浪地球》爛到喪心病狂。
當越來越多人依賴電影評分來選擇觀影時,評分網站的公正性、準確性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國外,電影評分最權威的無疑是IDMB和爛番茄。
IMDB全稱Internet Movie Database(互聯網電影資料庫),是一個關於電影演員、電影、電視節目、電視明星和電影製作的在線數據庫。作爲有史以來最詳盡的電影數據庫、及在英語世界龐大的用戶羣體,IMDB上的電影評分的權威性毋庸置疑。
IMDB對電影的評分採用了一系列極其複雜的計算模式。並不是評分總數除以人數就ok,爲了避免“水軍”、“刷分”、“惡意差評”等現象,在它的網頁上也提到了它的計算方法是保密的。但在其對TOP250榜單篩選計算的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些許端倪,比如“經常投票者其票數纔會被計算在內”、“該影片需要的最少票數”、“投票者投票時間的分佈”等等。
同時,IMDB除了電影分數,還會給出給出根據年齡、國籍、性別等不同情況,所列出的分數表。比如你要選擇動畫片時,主要參考就該是18歲以下年齡段的評分數據;看意大利影片時,涉及到該國文化背景,主要參考的就該是意大利籍用戶的評分數據。不可謂不強大。
如果說IMDB評分代表普通觀衆的觀影品位,那爛番茄網的新鮮度展現的則是專業人士的意見看法。爛番茄的評分羣體嚴格限定在專業影評人範圍裏。只有供稿於媒體,或身爲影評人協會註冊成員的人,纔有資格參與評價。網站工作人員會根據評論人的態度,給予一部影片新鮮(fresh)或腐爛(rotten)的標記,最後統計出給好評者佔總人數的百分比——即“新鮮度”(Tomatometer)。其中,新鮮度在60%以下的被認爲是爛片。
而在國內,評分系統相對完善的主要是時光網和豆瓣網。
但是2016年時光網被萬達收購後,因擔心過度商業化而導致評分的不公正性,時光網已在影迷心中逐漸沒落;同時改版後,其網站對一部電影肢解式的評分系統,也飽受詬病。
現着重聊聊豆瓣網。
豆瓣創始人阿北寫了一篇《豆瓣電影八問》,比較詳盡地解釋了豆瓣評分系統的相關計算方式及運作系統,這篇文章在豆瓣電影的界面可以看得到。
簡單概括就是,豆瓣電影的主要評分人是廣大註冊用戶,也就是說專業影評人和普通影迷擁有同樣的投票權,沒有任何的側重。
用戶會根據影片的優劣打出1星-5星,其中1星代表“很差”,2星代表“較差”,3星代表“還行”,4星代表“推薦”,5分代表“力薦”,然後根據計算得出影片總體得分。比如一部電影有一萬人評分,1星——5星被換算成2分——10分,然後總分除以10000,即是該影片的最終得分。同時,隨着參與評分人數的逐漸增多,影片評分也會定時刷新。
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衆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在被人質疑計算方式的簡單粗暴時,阿北解釋到,豆瓣會根據用戶的非常規操作分析鑑別出水軍,但豆瓣的用戶基數龐大,如今已經超過一億,水軍對一部影片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儘管某些方面豆瓣系統並不完善,但在國內,不可否認的是豆瓣網的評分已經是最爲客觀的了,他代表了普遍中國人在中國文化背景及審美趣味下,對一部電影的喜惡程度。 最後說一點我不滿的卻又無可奈何的是,豆瓣幾年來刪了很多敏感的條目,其中有影人、有影片,如“杜汶澤”。
啥也不說了,藝術是雞蛋,跟牆比,太脆。
下面羅列一些影片在豆瓣網和IMDB的不同評分,大家比較一下。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