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積澱,百年現代文化發展的中國,是唯一在21世紀具備產生新思想啓蒙思潮,並在民族文化復興的推動下,引導全球走向後軸心文明的國家。我們由此可以說,新千年思想啓蒙是人類文明發展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是在西方文明日漸沒落的背景下,東方文明再度復興的前奏。

1

啓蒙,英文爲Enligheenment,其原義爲照亮,可引申爲祛除遮蔽,驅散黑暗之意。在18世紀歐洲的啓蒙運動中,指用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由中世紀的經院神學和僵化教條所帶來的矇昧主義和神祕主義。其實是用一種新的思想文化體系,去代替舊有的思想文化體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啓蒙運動是一場帶有變革性的思想文化運動。而這種變革,包括革故和鼎新兩個方面,既有顛覆性和破壞性,又有創造性和建設性。

康德

無論是18世紀的法國啓蒙運動,還是20世紀的中國啓蒙運動,都是和社會進步聯繫在一起的。但是隨着現代文明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出現各種問題,並導致一系列的重大危機。思想啓蒙的進步性和現代文明的合法性,同時遭到懷疑和批判。在20世紀後半葉出現的各種反啓蒙思潮中,尤其以後現代主義最爲激烈。現代性啓蒙曾經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但事實證明,理性和科學在照亮自然的幽暗、揭示神話的虛幻之後,卻給人類帶來了殺傷性的強光和災難性的後果。進步的代價是慘重的,未來的前途是黯淡的。但是,現代性啓蒙出現了問題,並不能否定啓蒙本身的意義。只能說明這些產生於特定時代,侷限於某個認知層次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是不成熟的。

2

在今天看來,現代性啓蒙無疑是激進和理想的。其所造成的激烈變革,確實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我們可以說,現代性啓蒙帶來了一種新的遮蔽。因此,就需要我們進行一次新的啓蒙,來糾正現代性啓蒙的偏頗,完成其未竟的理想。如果我們把啓蒙僅僅看作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過程的話,那麼我們就會對啓蒙造成嚴重的誤解。而在事實上,這種誤解已經導致人們對思想啓蒙、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觀念的普遍失望。並進而對人類的命運和前途失去信心。

盧梭

在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曾樂觀地宣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事實上,人類確實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只是已經開始,而不是已經完成。因此,現代性啓蒙的任務,就是爲這個新時代的到來,開闢前進的道路。這也是其方式如此激進和偏頗的原因。這種矯枉過正的結果,是顛覆性、破壞性大於創造性、建構性。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知道,這是由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歷史任務所決定的。而對於我們今天來說,啓蒙就應該是溫和的、漸進的,並且富於創造性和建設性。每一次不成熟的啓蒙,都會帶來一次新的遮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啓蒙就是在不斷的祛除遮蔽的過程中,讓人類文明逐漸在澄明中走向成熟。

3

歷史上的|“軸心時代”,是舊文明形態瓦解,新文明形態形成的過渡時代。同時也是大動盪、大斷裂、大沖突的時代,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進步與落後、真理與謬誤之間的較量和鬥爭,前所未有地激化。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會被摧毀和瓦解,而新的生活觀念和社會秩序也會得到創造和建構。而在人類文明進入新的千年之際,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將在全球化的時代得以實現。

福柯

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完成於東方,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舊文化終結於日落之國的西方,新文明誕生於日出之國的東方。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積澱,百年現代文化發展的中國,是唯一在21世紀具備產生新思想啓蒙思潮,並在民族文化復興的推動下,引導全球走向後軸心文明的國家。而新千年啓蒙思潮,正是產生於中國21世紀初的全球化、信息化、消費化時代。這決定了新千年文化不僅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同時也具有世界性、時代性。

我們由此可以說,新千年思想啓蒙是人類文明發展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是在西方文明日漸沒落的背景下,東方文明再度復興的前奏。既是對近現代啓蒙思想中消極方面的批判和解構,又是對其積極方面的繼承和發揚。並在此基礎上,重估以往的文化價值意義。建構後軸心文明的核心理念,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對於新千年文化的發展和後軸心文明的構建來說,啓蒙是一項有待努力完成的未竟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