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可謂是多才多藝,最近又寫出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張大小姐》。

小說裏的張大小姐,叫張燕,母親是一個高官,在國內很有一點呼風喚雨的能量,父親爲國防科技而獻身,張大小姐在高一的時候,被母親送到美國留學,從此她的精神上,烙印了深刻的美國印跡。

這個張大小姐雖然回到國內,依靠母親的權勢與後任丈夫的運作,衣食無憂,家財萬貫,但她的內心裏,仍然留戀着第一個情人,一個搞藝術的男友。

當然,小說難免擺脫掉最爲人詬病的俗套,那就是:未婚先孕,張大小姐有一個私生子,多少年後,終於與兒子相認。

可以看出,小說裏的人物經歷,對比一下洪晃的個人年表,還是可以看出有某種原型的,當然,作者沒有亦步亦趨真實的人生經歷,實際上,作者不過在原型的生活履歷基礎上,進行她的對中美文化的比較與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洪晃的小說裏還寫到了一個張大小姐的美國好友兼男閨蜜。

這個男閨蜜在小說裏設置得非常巧妙,他是一個男人,但是他是一個同性戀者,這樣,張大小姐每有什麼內心的祕密,都可以向這位男閨蜜傾訴而無所顧忌。

小說還借這個男閨蜜的目光,透視了中美文化、習俗、心理之間的差異,他對中國發生的很多事情,總是看不懂,中國在他的眼中看來,“是一個毫無透明度”的地方,所以,這個美國人在小說裏看起來有一點傻乎乎的,很好地透視了小說裏的中國的現實狀況在一個外人看來所凸顯的種種怪異。

小說裏還設置了這個美國男閨蜜與他的母親之間的交流。這個母親對中國的現實更是看不懂,但是她從一個純粹美國人的立場,還是看到了中國人在當下的影響力。

小說裏寫到她與兒子的對話,提到了中國人在美國社交界的炙手可熱地位:“你不知道現在中國人在我們圈裏多火,每個人家的晚宴都必須有個中國客人,不然都不夠時髦。如果桌面上沒坐着一個有錢的中國人,就落伍了。”

但是,這位母親也有她的判斷力,迅速對一位著名的中國人作出了好奇的詢問:“你那朋友的老公,應該是這個月最受歡迎的中國人啦,他好像不錯,不像那個在《紐約時報》上投廣告,然後滿大街送錢的瘋子。那個叫陳什麼的中國人,你認識他嗎?”

從這句話裏,這位正宗的美國母親,對那個姓陳的到處撒錢的瘋子很不以爲然,語含諷刺,而且話中可以聽出,這個姓陳的瘋子,在美國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可見,一個美國的民衆,憑着自己的銳利的目光,還是清晰地看出了那些出入美國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的背後的真相與成色的。

她對這位姓陳的“滿大街撒錢”的中國好漢,直接冠之以瘋子,可以說基本上代表了美國民衆對這個人物的評價。

從這個意義上講,洪晃的這部小說還是非常大膽的,對中國當前的社會熱點事件與人物,都作了零時差的反映與折射,甚至可以說,中國當代文學裏,還沒有一部文學作品像洪晃這樣,直面中國的現實。

至少,從這部小說裏涉筆成趣地對那個姓陳的瘋子的一筆帶過的諷刺,就可以看出,洪晃一直糅合在小說中的爲中國現狀作出自己畫影圖形的努力與勇毅。

那麼,我們今天來猜一下謎,這個姓陳的瘋子是誰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