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對於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

孩子情緒低落,其實是“輸不起”的表現。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費點心思,讓他們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幫助他們坦然面對得失。

不當衆批評孩子。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怕輸是緣於過於害怕自尊受到傷害。而維護孩子的自尊則要求家長能細心地觀察孩子的進步。

在日常活動中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儘量消除他們對輸的結果的懼怕與擔憂。千萬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或缺點,更不應該當衆責備甚至辱罵孩子。

當孩子遇挫時,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於遭遇過的挫折,當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長可以直接觀察孩子的表情與他們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其次要善於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對於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

可採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輸的體驗。其次,引導孩子對輸的結果進行正確歸因,孩子輸了的時候,不出現“是因爲你笨”之類的評價,避免孩子將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差等內部因素。

消極情緒的宣泄,能減輕孩子對比賽結果的擔憂,並能較坦然地面對輸的結局。因爲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易使孩子產生消極的心境。

心境具有持久性和渲染性,它使幼兒在這段時間內所看到的一切都帶有憂傷的色彩,包括對整個比賽的看法。因此,應讓孩子學會宣泄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消極的情緒。

一是家長要善於觀察。情緒雖然是主體對反映內容的一種特殊態度,但情緒在個體身上卻往往以面部、語言和身體姿態表現出來。

可以說,孩子是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的,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直接觀察並解讀着他們的表情,直接瞭解他們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

二是善於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對於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

對於那些自尊易受傷害的孩子,家長更多的是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眼神、肢體語言、語言等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