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將進入尾聲。回顧這一年,和田玉市場表現如何?是否已經走出多年來的低迷呢?

  很多同行都懷着忐忑的心情期盼着和田玉市場的快速反彈。

  然而,從目前整個經濟大環境,以及和田玉市場自身發展規律來看:2019年和田玉市場調整還將繼續。

  原因很簡單,就是還沒調整到位。

  當然,調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沒有到位的調整,就算有表而上的反彈也長久不了。

  畢竟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對於和田玉市場這一項——在前幾年被過度“激素催熟的食物”,其實離走向真正的成熟還有着一定的距離。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凡事講究速成的時代,身處“加急時代”的和田玉玩家自然也無法免俗。

  當和田玉的把玩不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當疲憊、無奈、焦慮、厭倦……各種情緒紛至沓來的時候。

  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和田玉市場是否需要如此快速的增長?以及和田玉市場是否需要停下來緩一緩?

  當一件事物增長過快,而沒有足夠時間來消化、沉澱時,可以想見,大幅下跌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這在日本是前車之鑑。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人曾一度在國際上瘋狂購買奢侈品。而泡沫經濟的產生使得日本人消費疲軟,開始大量拋售奢侈品。如此突然的大起大落,日本市場大傷元氣,至今未能恢復。

  調整,是爲了在可能跌倒的路上放慢腳步,做好準備。調整,能給我們帶來諸多思考:

  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和田玉?和田玉的意義在哪裏?我們又爲什麼要玩和田玉?

  曾看到某篇文章說,中國人已經被指爲最着急的地球人——最愛“快進”,狂點“刷新”。

  一步到位、名利雙收、嫁入豪門、一夜暴富、35歲退休……速度帶來煩躁,便利加重煩躁。對中國人而言,時代的心態就是“再也不願意等”。

  處在這樣的一個“加急時代”,和田玉市場怎能不被被捲入其中?於是,我們漸漸地忘卻了玩玉的初衷,是對雅緻生活的嚮往,是從玉石中感悟人生,品味生活。

  玉石溫潤,光斂無華。玩玉也曾是一種藝術的迴歸,從容寧靜,返璞歸真。

  慾望創造了忙碌,浮躁囚禁了淡定。當玩玉這種“茶餘飯後”的休閒變成了“疲於奔命”的交易時,便不再是一種輕鬆的享受了。

  正如文章開始所說的,疲憊、無奈、焦慮、厭倦……各種情緒紛至沓來。

  在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中,個體充當的只是一個個的“螺絲釘”角色。而今慢不下來的玩玉人,何嘗不是在經歷着自己的“摩登時代”呢?

  周立波曾這樣解釋“按揭”:被銀行按住,揭皮。那麼,如若我們不被按下,是否就可以逃脫被揭皮的命運?

  所以,在這個人人忙着賺錢的時代,和田玉市場的調整未嘗不能說不是一種警告。

  《論語衛靈公》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遠”字真切的道出了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只顧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

  你看現在的和田玉市場,幾乎就被錢與名這兩隻無形的大手操縱着。功利與淺薄、浮躁與喧囂充斥着和田玉市場,一些人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只想撈錢。

  什麼“十年磨一劍”,什麼“梅花香自苦寒來”……都是不存在的。

  當然,不能否認,真正的和田玉愛好者也還是存在的。

  只是,“加急”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傳染病。一旦有人得病,即便病人“有心治療”,周圍的人也很可能會被感染。

  玩玉雖說還遠不能治癒人們的焦慮症,但若是有那麼一個下午,閒來無事,約上三五好友,一壺清茶,一塊玉石,倒也不失爲一段關好的時光。

  正如那情人節裏的一束玫瑰,雖然遠不能解決愛情與婚姻的所有問題,卻也能成爲記憶中爲數不多的美好回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