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书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寻找心灵家园的思考。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作品以情节取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每一个如信徒般虔诚的人,其追逐艺术的道路总是充满痛苦、折磨、绝望和无奈,然后才在溢出死气的灰烬中重获新生。艺术总是天边慷慨泻下的一缕光,你稍一靠近,满心的亲切与温暖,但当你下定决心要踏上此路时,你会发现这光是如何炙手,如何残酷地鞭打你的灵魂。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条路上千万祭品中,一具走得稍远的白骨。

  斯特里克兰德因听到了灵魂深处的嘶吼,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充满自我折磨,也自我成就的不归路。他放弃安逸的生活、可爱的亲人及种种牵挂,抛下手里的“六便士”,去追逐虚幻缥缈的“月亮”。在我看来,斯特里克兰德耗尽一生,不顾名声与性命,只是为了“回家”。他孤苦的灵魂漂荡在世间,压抑在一个愚蠢规矩、枯燥无味的证券经纪人的身体里,背负着感情、社交与金钱这等琐事,“踏实”地淹在现实的海水里。放眼望去,妻儿和美,生意平淡,再定睛一看,生活这条路,前后都是漫漫一片,无边无际。直到有一天,他听见了海涛拍惊石的声音,听见了海鸥奋力扑腾翅膀,回旋海边的嗥鸣,听见了从“故乡”刮来的海风呼啸,真真切切。斯特里克兰德的灵魂受到一记重锤。他看见了海的彼岸,有一个叫塔希提的岛,那里,是他漂泊灵魂的真正归处。

  他抛弃职业,抛弃家庭,抛弃金钱、身份、社会地位,他抛弃情欲,抛弃体面,抛弃羞耻心、同情心,甚至抛弃自己的肉身,任它腐烂在阁楼里也毫不怜惜。他抛弃道德与高尚,蔑视世人的种种愚昧,蔑视权利、地位,蔑视他人一生追求的“美”。他甚至打破“美”、蹂躏“美”。

  他对一切都不在乎。

  他逐的“月”,是充满原始气息的,是毫无文明、礼数可言的,是粗暴、野蛮、由生向死的,是危险、恐惧、惊慌失措的,是痛苦、激烈、躁动不安的。遥远的“月光”不会让他平静,它催促他,它逼迫他,它让他满世界乱走。“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上路的香客,附在他身上的那个魔鬼是铁石心肠。”

  阴郁的霾永远笼罩在他的脸上不会散去,漫长岁月的漂泊使他拥有一双幽深慑人的眼,这两颗沉淀着数十年痛苦的宝石,悄悄隐在蓬头垢面之后,像潜在一潭脏水之下不安的猛兽,你越接近,就越感受到那强烈的魔力。恬静贤淑的布兰奇因此背叛丈夫,心甘情愿成为这股力量巨口之下的绵羊,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心脏。

  他在生命的尽头,即使瞎透了也坚持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作画,借“神”之手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天才之作。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幅令人震惊的杰作,他取得了他所想要的,他的生命是完整的。他创造了一个世界,看见这个世界很好,然后,傲气而轻蔑地,他把这个世界摧毁了。

  阿塔和库特拉斯医生为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亲手挖掘坟墓,然后阿塔把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作品变成冒着青烟的木炭。青烟里,仍闪烁着月光。

  作者:东莞松山湖中学高一(6)班 程紫苏

  指导老师:罗锐鸿

  主编:李坤媛

  编辑:王镇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