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書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尋找心靈家園的思考。有人認爲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而關於南太平洋小島的自然民風的描寫也引人嚮往。作品以情節取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每一個如信徒般虔誠的人,其追逐藝術的道路總是充滿痛苦、折磨、絕望和無奈,然後纔在溢出死氣的灰燼中重獲新生。藝術總是天邊慷慨瀉下的一縷光,你稍一靠近,滿心的親切與溫暖,但當你下定決心要踏上此路時,你會發現這光是如何炙手,如何殘酷地鞭打你的靈魂。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便是這條路上千萬祭品中,一具走得稍遠的白骨。

  斯特里克蘭德因聽到了靈魂深處的嘶吼,毅然決然地走上了一條充滿自我折磨,也自我成就的不歸路。他放棄安逸的生活、可愛的親人及種種牽掛,拋下手裏的“六便士”,去追逐虛幻縹緲的“月亮”。在我看來,斯特里克蘭德耗盡一生,不顧名聲與性命,只是爲了“回家”。他孤苦的靈魂漂盪在世間,壓抑在一個愚蠢規矩、枯燥無味的證券經紀人的身體裏,揹負着感情、社交與金錢這等瑣事,“踏實”地淹在現實的海水裏。放眼望去,妻兒和美,生意平淡,再定睛一看,生活這條路,前後都是漫漫一片,無邊無際。直到有一天,他聽見了海濤拍驚石的聲音,聽見了海鷗奮力撲騰翅膀,迴旋海邊的嗥鳴,聽見了從“故鄉”刮來的海風呼嘯,真真切切。斯特里克蘭德的靈魂受到一記重錘。他看見了海的彼岸,有一個叫塔希提的島,那裏,是他漂泊靈魂的真正歸處。

  他拋棄職業,拋棄家庭,拋棄金錢、身份、社會地位,他拋棄情慾,拋棄體面,拋棄羞恥心、同情心,甚至拋棄自己的肉身,任它腐爛在閣樓裏也毫不憐惜。他拋棄道德與高尚,蔑視世人的種種愚昧,蔑視權利、地位,蔑視他人一生追求的“美”。他甚至打破“美”、蹂躪“美”。

  他對一切都不在乎。

  他逐的“月”,是充滿原始氣息的,是毫無文明、禮數可言的,是粗暴、野蠻、由生向死的,是危險、恐懼、驚慌失措的,是痛苦、激烈、躁動不安的。遙遠的“月光”不會讓他平靜,它催促他,它逼迫他,它讓他滿世界亂走。“他這一輩子就是一個上路的香客,附在他身上的那個魔鬼是鐵石心腸。”

  陰鬱的霾永遠籠罩在他的臉上不會散去,漫長歲月的漂泊使他擁有一雙幽深懾人的眼,這兩顆沉澱着數十年痛苦的寶石,悄悄隱在蓬頭垢面之後,像潛在一潭髒水之下不安的猛獸,你越接近,就越感受到那強烈的魔力。恬靜賢淑的布蘭奇因此背叛丈夫,心甘情願成爲這股力量巨口之下的綿羊,貢獻出了自己年輕的心臟。

  他在生命的盡頭,即使瞎透了也堅持在天花板和牆壁上作畫,借“神”之手創造出了一幅又一幅天才之作。他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幅令人震驚的傑作,他取得了他所想要的,他的生命是完整的。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見這個世界很好,然後,傲氣而輕蔑地,他把這個世界摧毀了。

  阿塔和庫特拉斯醫生爲這個偉大的藝術家親手挖掘墳墓,然後阿塔把斯特里克蘭德最後的作品變成冒着青煙的木炭。青煙裏,仍閃爍着月光。

  作者:東莞松山湖中學高一(6)班 程紫蘇

  指導老師:羅銳鴻

  主編:李坤媛

  編輯:王鎮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