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雞引發的叛亂,其實說的是崇禎四年發生在遼東地區的”吳橋兵變“。關於吳橋兵變的具體細節我們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一下,網上很多介紹的文章。我們關鍵說說吳橋兵變的原因和影響。 首先,吳橋兵變雖然發生了崇禎四年十一月,但小編認爲其禍因,在崇禎三年,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時就已經種下了。 當時的背景,是關外後金勢力的崛起,直接導致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所有勢力都被消滅,最後只剩下薊遼督師袁崇煥,和皮島的毛文龍能與金抗衡。 但是,這兩股勢力的平衡,隨着袁崇煥升任薊遼督師而發生變化。由於皮島的特殊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皮島的毛文龍變得驕橫跋扈,根本不服從袁崇煥的節制。袁崇煥爲了控制皮島勢力,設計斬殺了毛文龍。 可結果就導致了皮島勢力的譁變,而這件事也成了後來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理由之一。毛文龍死後,皮島軍隊譁變,朝廷派遣孫元華擔任皮島總兵,節制皮島軍隊。 就在這個時候,毛文龍舊部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三人被孫元華收爲麾下。但這是三個人一直對毛文龍之死耿耿於懷,他們一直認爲“文龍無罪,橫受屠酷”。 甚至爲了感恩毛文龍的賞識,這三人還一度改姓爲“毛”,直到毛文龍被殺後才改回來。所以,孫元華收下這三個人等於是收下了三顆定時炸彈,這就爲吳橋兵變埋下了導火索。 果然,關外的後金勢力聽說袁崇煥被殺,又開始活躍起來。時間來到崇禎四年八月,後金的皇太極率領八旗軍兩萬餘人,圍攻關外大淩河城,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錦縣,明朝大將祖大壽被困在城裏。 於是,接到朝廷的命令後,孫元化命令孔有德前去救援。此時,孔有德消極怠工的情緒非常明顯,前去救援的部隊玩起了漫遊模式,史料記載他“初無往意,勉強前赴,沿途觀望”。 也就是說,他根本就不願去救人,更不想和後金對抗,所以放慢腳步,緩慢前行。他慢到什麼地步呢?根據《崇禎長編》記載,孔有德從登州出發救援的時間,是崇禎四年十月二十九,而到達吳橋的時間是閏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說,這短短的距離他走了兩個月,而且這支部隊還是騎兵。 結果可想而知了,當孔有德到了吳橋之後,隊伍已經是缺衣少糧了。於是,軍心開始不穩,結果一個沒看好,一個士兵偷了當地一個望族的一隻雞,然後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從而導致了吳橋兵變。 從吳橋兵變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吳橋兵變其實並不是偶然事件,這根本就是孔有德策劃的結果。從登州到吳橋走了兩個月,這速度太慢了。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麼慢的原因是不是天氣、道路等因素造成的呢?這些都是會影響行軍速度的。這些我們暫且不談,我們再來看看孔有德後來的行軍速度,這樣我們就明白孔有德到底是被耽誤的,還是他根本就不想快速行軍。 根據《崇禎長編》的記載,孔有德於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兵變之後,二十八日就掉頭殺回登州。什麼時候到的呢?“庚寅日,孔有德等抵登州結營城南........” 意思就是說,十二月庚寅日,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孔有德到達登州紮營城南。從登州到吳橋他走了兩個月,而從吳橋殺回登州他只用了二十四天。 最重要的是,孔有德去吳橋只是行軍,沒有戰事;而從吳橋殺回登州是要打仗的。因爲他已經造反了,他必須一路攻城陷寨才能殺回登州,攻城陷寨不需要時間的嗎? 由此可以看出,這次兵變根本就是蓄意策劃的。孔有德先是放慢行軍速度,消耗糧草,找機會製造矛盾,然後找機會造反。這樣就給人一個印象,是朝廷沒給他們軍餉,他們受形勢所迫才導致的造反,而不是他們主動造反。 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給出一個他孔有德造反的理由,好糊弄煽動其他人追隨他,這從後來很多人都紛紛響應孔有德可以看出。造反是需要理由的,需要藉口的,吳橋兵變其實就是孔有德等人在給造反找藉口,讓他們不至於師出無名。 這一切,從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時,這孔有德和李九成、耿仲明三人恐怕就有了反心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罷了。吳橋兵變最後是以孔有德投降後金皇太極而結束,而兵變給明朝帶來的災難是致命的。 吳橋兵變給明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先說政治,叛軍在山東一帶攻城略地的時候,當地州縣以上級別的官員被殺戮殆盡,給當地的朝廷管理帶來巨大災難。 其次是經濟,叛軍殺害了大量的當地百姓,多座城市被洗劫,給當地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而在主戰場的山東萊州、登州一帶,更是“殘破幾三百里,殺人盈十餘萬”,“萊城之外二百里,血染黃埃;萊城之內五六月,巷堆白骨”,“登州荼毒年餘,賊所至屠戮,村落爲墟,城市蕩然無復曩時之盛”。 最後,吳橋兵變對於明朝的軍事方面的影響更是災難性的。剛纔我們說到的登萊巡撫孫元華,他還是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啓的弟子。師徒倆一直熱衷於火槍、火炮之類的熱兵器的研發和應用。 吳橋兵變的時候,孫元化和師傅徐光啓,經過多年努力打造的熱兵器部隊,以及想盡辦法引來的火炮方面的專業人員,都被孔有德給劫了。 孔有德得到這些火炮和人員後,並沒有保持多久,就被迫向後金投降。結果這些火炮和專業人員都落入了後金皇太極的手中,這就使明朝在火器等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直接扭轉了明朝和後金後來的戰爭局勢。

吳橋兵變,雖然最後是以明朝的勝利結束。但這次兵變給本已搖搖欲墜的明朝,增加了一根壓垮明朝的超級稻草,明朝已經不堪重負,而這次兵變的導火索就是一隻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