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後,多爾袞爲了能迅速奪取大明江山,也爲了能儘快的結束戰亂局面,對明朝的降將採取了全盤接收、招納的策略。在這些降將中就包括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和孔有德四位。爲了籠絡人心,更爲了利用降將,這四人被清廷先後封爲了王,這就是清初的四大漢王。

寫到這裏大家就納悶了,不是三個藩王嗎?孔有德是誰,不急咱們先來說一下這位。

孔有德是礦工出身,今天遼寧鐵嶺人。曾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反金游擊隊的一員,後來因故投靠了清軍,跟隨多爾袞的弟弟豫親王多鐸南征北戰,在清初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殺人無數的孔有德在桂林被李定國的農民軍給包圍,最後選擇了自殺。孔有德死後,他唯一的女兒孔四貞被孝莊收爲了義女,並冊封爲和碩公主,漢女被封和碩公主這在清朝是極高的待遇。

孔有德死後,因無人承襲爵位,清初的四大漢王就變成了三個。如果孔有德不死,“四”藩的帶頭大哥不會是吳三桂,那麼之後的歷史或許就會改寫了。

清朝定鼎天下後,平西王吳三桂奉命去了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去了廣東,靖南王耿繼茂去了福建,三藩正式成立。

三藩名爲鎮守邊關,實爲地方割據勢力,對清廷的統治是一個極大威脅。吳三桂甚至還自己發行了錢幣流通好幾個省,稱爲“西錢”。當時清人這樣評價吳三桂:

“莊佃衆多,鋪稅千萬兩,倉庫裏金銀布帛堆積如山,圈中騾馬牛羊畜之如林”。

吳三桂還不滿足,他又向朝廷提出: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官員任命不能由吏部管,他的地盤官員任命他說了算。這對朝廷可謂是赤裸裸的挑釁!

吳三桂雖富可敵國,但每年仍向朝廷索要大量的錢財,清初戰亂不斷原本就羸弱的清財政,這一下更是入不敷出。

眼看三藩的勢力一日日擴大,清廷起初採取了籠絡安撫的政策,也是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的政策:和親,公主下嫁藩王子嗣。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就娶了康熙的姑姑,按輩分論吳應熊還是康熙的姑父。其他兩個藩王的子嗣如尚之隆、尚之孝、耿昭忠等人也先後成了額駙。

清廷原本想靠着和親來拉攏三藩,好讓他們消停一段,但沒想到三藩卻利用這個時機掌握了更多朝廷的信息,三藩的魔爪反而得到進一步的蔓延。以吳應熊爲例,他是一個很孝順的兒子,吳三桂讓他幹嘛他就幹嘛,儘管他知道自己有時只是父親吳三桂的一把槍。

在京城的吳應熊充當了“間諜”的角色,他在京城揮金如土,目的就是爲吳三桂買情報。由此遠在雲南的吳三桂,對朝廷的動向是一清二楚。康熙後來堅決要殺掉吳應熊還有吳世霖,跟這個有很大關係。

這個時候,三藩和康熙鬥智鬥勇還在繼續。他們知道眼前的這個皇帝年齡雖小,但絕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主,不可一世的鰲拜幾年前就倒在了他的腳下。三藩的所作爲他們自己很清楚,這位天才的少年皇帝終有一日是要對自己下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三藩選擇再給康熙一次機會,同樣是也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平南王尚可喜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摺意思是:我老了,想要退休回家養老。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三藩在試探康熙,希望康熙求求他們不要退休。但康熙可不慣着他們,直接來了一個:准奏。三藩傻眼,這麼好的機會康熙卻不珍惜,那只有選擇先下手爲強了。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這一年吳三桂62歲,康熙20歲。

吳三桂這次發兵竟然打着“反清復明”的老套口號,這個口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是你吳三桂降清,明朝也不會滅亡這麼快;不是你吳三桂一馬當先抓住南明的永曆帝,明朝血脈也不會被你連根拔起。這個時候你吳三桂竟敢用“反清復明”這個口號,估計當時的臣民都替吳三桂感到臊得慌。

所以在道義上,吳三桂就輸了,不管是漢人還是滿人都是不會支持他的。除了道義外,三藩也是各有目的,內訌不斷,福建的耿家和廣東的尚家先後歸降了清廷。從這些角度來看,這場戰爭的勝敗也許早就註定了。

到了康熙十七年,吳三桂感覺自己要玩完,於是在衡陽匆忙稱帝過來一把皇帝癮,不久就鬱鬱而終了。他死後孫子吳世璠繼位,三年後清軍攻入雲南,吳三桂被拋棺戮屍,子孫同樣遭遇橫禍。

爲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在這裏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康熙再忍幾年等吳三桂老死,這場戰爭還會爆發嗎?歡迎交流溝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