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引发的叛乱,其实说的是崇祯四年发生在辽东地区的”吴桥兵变“。关于吴桥兵变的具体细节我们就不详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网上很多介绍的文章。我们关键说说吴桥兵变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吴桥兵变虽然发生了崇祯四年十一月,但小编认为其祸因,在崇祯三年,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时就已经种下了。 当时的背景,是关外后金势力的崛起,直接导致明朝在山海关外的所有势力都被消灭,最后只剩下蓟辽督师袁崇焕,和皮岛的毛文龙能与金抗衡。 但是,这两股势力的平衡,随着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而发生变化。由于皮岛的特殊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皮岛的毛文龙变得骄横跋扈,根本不服从袁崇焕的节制。袁崇焕为了控制皮岛势力,设计斩杀了毛文龙。 可结果就导致了皮岛势力的哗变,而这件事也成了后来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理由之一。毛文龙死后,皮岛军队哗变,朝廷派遣孙元华担任皮岛总兵,节制皮岛军队。 就在这个时候,毛文龙旧部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三人被孙元华收为麾下。但这是三个人一直对毛文龙之死耿耿于怀,他们一直认为“文龙无罪,横受屠酷”。 甚至为了感恩毛文龙的赏识,这三人还一度改姓为“毛”,直到毛文龙被杀后才改回来。所以,孙元华收下这三个人等于是收下了三颗定时炸弹,这就为吴桥兵变埋下了导火索。 果然,关外的后金势力听说袁崇焕被杀,又开始活跃起来。时间来到崇祯四年八月,后金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军两万余人,围攻关外大凌河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锦县,明朝大将祖大寿被困在城里。 于是,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孙元化命令孔有德前去救援。此时,孔有德消极怠工的情绪非常明显,前去救援的部队玩起了漫游模式,史料记载他“初无往意,勉强前赴,沿途观望”。 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愿去救人,更不想和后金对抗,所以放慢脚步,缓慢前行。他慢到什么地步呢?根据《崇祯长编》记载,孔有德从登州出发救援的时间,是崇祯四年十月二十九,而到达吴桥的时间是闰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说,这短短的距离他走了两个月,而且这支部队还是骑兵。 结果可想而知了,当孔有德到了吴桥之后,队伍已经是缺衣少粮了。于是,军心开始不稳,结果一个没看好,一个士兵偷了当地一个望族的一只鸡,然后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从而导致了吴桥兵变。 从吴桥兵变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吴桥兵变其实并不是偶然事件,这根本就是孔有德策划的结果。从登州到吴桥走了两个月,这速度太慢了。 有朋友可能会说,这么慢的原因是不是天气、道路等因素造成的呢?这些都是会影响行军速度的。这些我们暂且不谈,我们再来看看孔有德后来的行军速度,这样我们就明白孔有德到底是被耽误的,还是他根本就不想快速行军。 根据《崇祯长编》的记载,孔有德于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兵变之后,二十八日就掉头杀回登州。什么时候到的呢?“庚寅日,孔有德等抵登州结营城南........” 意思就是说,十二月庚寅日,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孔有德到达登州扎营城南。从登州到吴桥他走了两个月,而从吴桥杀回登州他只用了二十四天。 最重要的是,孔有德去吴桥只是行军,没有战事;而从吴桥杀回登州是要打仗的。因为他已经造反了,他必须一路攻城陷寨才能杀回登州,攻城陷寨不需要时间的吗?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兵变根本就是蓄意策划的。孔有德先是放慢行军速度,消耗粮草,找机会制造矛盾,然后找机会造反。这样就给人一个印象,是朝廷没给他们军饷,他们受形势所迫才导致的造反,而不是他们主动造反。 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出一个他孔有德造反的理由,好糊弄煽动其他人追随他,这从后来很多人都纷纷响应孔有德可以看出。造反是需要理由的,需要借口的,吴桥兵变其实就是孔有德等人在给造反找借口,让他们不至于师出无名。 这一切,从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时,这孔有德和李九成、耿仲明三人恐怕就有了反心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罢了。吴桥兵变最后是以孔有德投降后金皇太极而结束,而兵变给明朝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 吴桥兵变给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先说政治,叛军在山东一带攻城略地的时候,当地州县以上级别的官员被杀戮殆尽,给当地的朝廷管理带来巨大灾难。 其次是经济,叛军杀害了大量的当地百姓,多座城市被洗劫,给当地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在主战场的山东莱州、登州一带,更是“残破几三百里,杀人盈十余万”,“莱城之外二百里,血染黄埃;莱城之内五六月,巷堆白骨”,“登州荼毒年余,贼所至屠戮,村落为墟,城市荡然无复曩时之盛”。 最后,吴桥兵变对于明朝的军事方面的影响更是灾难性的。刚才我们说到的登莱巡抚孙元华,他还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师徒俩一直热衷于火枪、火炮之类的热兵器的研发和应用。 吴桥兵变的时候,孙元化和师傅徐光启,经过多年努力打造的热兵器部队,以及想尽办法引来的火炮方面的专业人员,都被孔有德给劫了。 孔有德得到这些火炮和人员后,并没有保持多久,就被迫向后金投降。结果这些火炮和专业人员都落入了后金皇太极的手中,这就使明朝在火器等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直接扭转了明朝和后金后来的战争局势。

吴桥兵变,虽然最后是以明朝的胜利结束。但这次兵变给本已摇摇欲坠的明朝,增加了一根压垮明朝的超级稻草,明朝已经不堪重负,而这次兵变的导火索就是一只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