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任

魯智深是武松生命中的貴人,可以說武松從落草二龍山認識魯智深之後,魯智深在價值觀、人生態度和做事方式、做事主張上都對武松有全面的影響。這就是爲什麼武松在二龍山心甘情願當老三,心悅誠服接受魯智深領導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論知名度,兩人都相差無幾,魯提轄的名頭在江湖上很響,而打虎英雄的外號也是武松靠自己實力得來,在陽穀縣內也廣爲傳播。

論年齡,魯智深比武松更大,但武松由於出身微寒的緣故,所以他從小就體會到了什麼事人情冷暖。如果說魯智深的性格是直爽、豪氣的,那麼武松就是乾脆、狠辣的。魯智深豪氣萬丈,做事從不在乎自己得失。而武松是一個眼裏進不得半點沙子,有仇必報的人。

兩人都是一流高手,都有很高的武功,而且兩人是水滸傳中數一數二的大力士,一人可以倒拔垂楊柳,一人可以輕鬆把五百斤的石墩扔到空中,然後徒手接住。這種事情換做常人是根本不可能完成。

魯智深年齡更大一些,而武松在打虎成名時不過二十五歲,可以說武松更陽剛更有朝氣。而在他們加入梁山之後,梁山老大還是宋江,宋江曾經和武松在柴進府上結拜兄弟,這層關係放在其他人身上就是一個大大的加分。

但是,爲何魯智深和武松在梁山的排名,魯智深卻排名在武松之前,超過了武松。要知道如果真論徒手生死格鬥,或者步戰能力,武松是要強於魯智深的,怎麼排名反而在魯智深後面呢?

之前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可能是宋江基於兩個因素考慮,一是魯智深在二龍山的時候就是老大,上了梁山繼續排在武松之前沒有任何問題。還有就是爲了制衡壓制武松。

其實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武功上的因素不得不考慮。那就是武松沒有任何馬戰能力。雖然說他們是步軍統領,但是梁山的性質和戰術要求決定了馬軍的地位。

而魯智深不但擅長步戰,馬戰能力也很突出,他騎馬和呼延灼交手,打了四十個回合,能夠打成平手。這點就足以說明魯智深的綜合實力很強。

而正是因爲這個點的能力要強過武松,加上魯智深確實爲人仗義豪爽,在三山系中有很強的號召力,所以纔會將他排在武松之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