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村走地鸡养殖产业基地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鸡苗。

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援建的加洋村水塔。

前奏: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推进各项扶贫工作

“顺德区对口帮扶徐闻县9个镇共16条省定贫困村,帮扶干部共42名,截至2018年9月,相对贫困户共1483户5575人。2016年~2017年预脱贫户1048户3592人,占帮扶任务贫困人口数的64.43%,累计完成危房改造431户。16条省定贫困村扶贫资金累计到账11418.84万元(其中省统筹资金5547.41万元,顺德各级资金5871.43万元),累计支出9892万元(其中省统筹资金4628.84万元,顺德各级资金3562.57万元),2018年在做好‘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产业帮扶,以实现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的。”顺德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帮扶工作组进驻徐闻县伊始,就先把扶贫思路的前奏做了规划并步步落实。

把加强与当地各级的沟通协调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顺德区容桂街道、伦教街道、均安镇派驻徐闻工作组每月定期与对口帮扶的镇、街道开会研究有关扶贫工作,解决存在困难,共同推进扶贫工作。驻村干部每星期四利用当地的乡镇挂点干部下基层的契机,与挂点干部、村干部等共同研究推进相关工作。为顺利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夯实基础,驻徐闻县扶贫工作组和顺德三个镇街派驻工作组在今年已举办10多场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扶贫政策、帮扶资金的规范使用、扶贫信息系统录入操作和入户调查技巧等等。

顺德美的集团援建的那板村后坑仔公园。

实施:因地制宜,产业扶贫带动“双增收”

强化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帮扶干部综合素质。不定期组织扶贫干部学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各级扶贫政策,从思想上强化扶贫干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意识和决心。”顺德驻徐闻工作组负责人告诉记者,驻徐闻扶贫工作组常组织或考察学习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及新农村建设、或洽谈产业合作事宜等。通过学习交流,扶贫队员对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因此,在因地制宜,产业扶贫带动“双增收”上,有了更出色的亮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项目。顺德对口帮扶的16个贫困村都已经选定了适合村情民意的产业项目,以产业促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双增收”。容桂街道在贫困村推动了以多种农产品混合种植为特色的复合农场发展,瓜藤村示范性农庄产业项目预计投入为60万元,将开展莲藕、西瓜和芋头几种农作物的种植,并且利用水面养殖迪高鸭和狮头鹅,形成立体养殖系统,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收益,村集体及合作社每年增收15万元;何宅寮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通农产品购销渠道,首次销售一批12000斤火龙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盈利接近一万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商贸扶贫之路。伦教工作组采取“贫困户养殖能手+经济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分红”的模式开展黑狮头鹅养殖项目,黑狮头鹅养殖基地总投入20万元,首期养殖900只黑狮头鹅,通过让参与劳作的贫困户技术入股,全部贫困户入股分红,激励积极肯干的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第一批800只黑狮头鹅在9月份的销售产值达14万元。均安工作组通过徐闻县水头利民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5万元开展养殖走地鸡项目,投入资金除了合作壮大“走地鸡养殖产业基地”外,还向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发放鸡苗和饲料,养殖基地负责鸡苗的选取、购买和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待鸡只达到养殖基地的质量标准后,养殖基地负责按协议价格统收统销,养殖基地每年还为贫困村提供2万元固定收益分红。

壮大合作社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顺德对口帮扶的16个贫困村都已经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进行运作,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容桂街道扶贫工作组帮扶南山镇芒海村成立的“奔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与徐闻县正茂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种植蔬果购销协议,以置换土地形式提供60亩土地合作种植良椒、圣女果等品种,正茂公司负责提供种子及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实行保价收购。2017年“奔康农民专业合作社”4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股分红800元。截至今年8月,已有芒海村、三塘村、迈陈村等8条贫困村与正茂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正茂公司对这些贫困村协议种植品种的农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

伦教街道扶贫工作组帮扶的龙塘镇福田村以徐闻县福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与菠萝加工企业湛江市华煌食品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合作,项目将整合福田村250亩的菠萝种植区,目的是打造一个贫困户分散种植和企业深加工相结合的菠萝产业示范基地。华煌食品公司还承诺为福田村贫困户提供至少50个就业岗位,平均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

推广扶贫小额贷款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龙塘镇福田村是伦教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杨光好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不畅通而致贫,伦教扶贫工作队根据杨光好一家的致贫原因制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帮扶措施,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和支持之下,杨光好在2016年下半年把自己的5亩农地从菠萝种植改为香蕉种植,2017年仅香蕉种植一项产值就达48000元。杨光好信心十足,主动通过扶贫工作队申请了小额贷款,准备把剩余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扩大自己的香蕉种植规模,成为福田村的脱贫能手的典型。

赤农村第一批800只黑狮头鹅顺利出栏。

落实:以就业为抓手,推动“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顺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徐闻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等单位3月1日在徐闻县共同举办了“春风行动”现场大型招聘会。招聘会有顺德和徐闻等地共81家企业入场招聘,其中17家顺德企业为徐闻当地提供1191个就业岗位,全县共85个贫困户劳动力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月6日至3月12日,驻徐闻扶贫工作组和徐闻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到16条贫困村开展现场招聘活动,实行到村宣传就业政策和岗位需求,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对接长期工和钟点工岗位。有43名贫困户及村民在贫困村招聘会现场登记了就业意向。这是扶贫工作组细化扶贫目标任务、创新扶贫工作模式的又一精准措施。驻徐闻扶贫工作组还依托顺德“就业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更新岗位需求,实现“互联网+就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据统计,顺德区对口帮扶徐闻县的16条贫困村中有贫困户1142人实现就业,约占16条贫困村贫困户总人数的20.5%,其中有507人在外地务工,稳定的就业人数为这些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6月22日,“顺德厨师学院”正式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湛江雷州、徐闻扶贫办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培训协议,定向开设“厨师班”,首批有20多名徐闻籍学员报名参加,这一创新的模式把粤菜烹饪人才培养与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芒海村60亩韭菜产业种植基地正式投产。

典型:激发内生动力,贫困户成脱贫先锋

“注重典型引路,树立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勤劳致富的氛围,尽早甩掉穷帽子,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顺德扶贫工作组带记者了解两个典型案例。徐闻迈陈村贫困户曾陈奉,家庭共有5口人,共有3个孩子。在2016年帮扶前,曾陈奉家的主要生活来源靠其一人务农支撑,由于3个小孩均为在校学生,家庭负担较大,加上务农收入不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在顺德区扶贫工作组驻村以后,顺德区公用事业管理局驻村干部谭昌彦针对该户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举措,先后帮扶其两个大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并在珠三角地区实现稳定就业。曾陈奉也在产业帮扶和金融贴息贷款等帮扶下,在原有5亩耕地的基础上扩大至13亩,并实现多样化种植,家庭收入稳步增加,曾陈奉一家2017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共10290元,基本摆脱贫困。

在自身脱贫后,曾陈奉在村产业扶贫项目——金银粟超甜玉米种植项目中作为3名贫困户代表之一参与管理和指导贫困户开展种植,在曾陈奉等人的带头作用下,贫困户对产业项目更有信心,项目也得以稳步推进。迈陈村金银粟超甜玉米种植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共与24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种植规模达70亩,现已全部投产。

锦和镇那板村贫困户黄荣文有3个小孩,一个读初中,两个读小学。黄荣文意识到自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通过他本人的努力,他对自己的4亩农田不断摸索种植技术,成为了那板村的菠萝种植能手。除了管理好自身的4亩农田,他起早摸夜挤出大量的时间在村周围打零散工补贴家庭开支。为了帮助黄荣文尽快脱贫,均安镇驻村工作队员周应生针对黄荣文的家庭实际情况。黄荣文原先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破旧房子里,当地政府及驻村工作队针对黄荣文的情况,第一时间将危房改造政策传达给他。他自己动手与请来的工人一起建设自己的新房。2017年初,黄荣文一家走出有20多年历史的破瓦房,住进了水泥新房。去年5月,均安镇扶贫工作组积极发动顺德广大干部职工通过“以购代捐”参与爱心认购黄荣文种植的菠萝,累计助销爱心扶贫菠萝3吨多,这一次爱心认购为黄荣文一家带来了11000元收入。2017年黄荣文一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837.5元,同时,黄荣文一家在住房、饮水、教育和医疗保障“8有”方面均达标。在谈及脱贫感言时,黄荣文说:“感谢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我们办实事。”

推广: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大扶贫格局

“截至今年9月,共筹集社会资金613.68万元用于顺德对口徐闻县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顺德驻徐闻工作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顺德区政协周文主席的倡议和发动下,顺德各界热心企业合共认捐126万元用于均安镇帮扶的和安镇水头小学升级改造及成立奖教奖学基金,4月27日,顺德区政协周文主席一行赴水头小学对6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并为竣工碑揭幕。美的集团累计捐资140万元,用于兴建南山镇芒海村顺德美的广场、前山镇曹家村美的广场和锦和镇那板村后坑仔公园、南坪村广场等项目,大大改善这些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广大村民带来健身休闲活动场所。顺德区工商联捐赠了约56万元,一方面为和安镇北莉小学进行运动场改造、完善综合教学楼设施设备等提质工程,另一方面安排其中12万元捐赠至北莉奖学协会用于奖教奖学。伦教慈善会捐赠了26万元为伦教街道对口帮扶的4个贫困村的小学提供12套电教平台捐赠电教平台,切实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伦教慈善会还捐赠18万元为龙塘镇赤农村建设饮用水水塔,受益村民共77户334名。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了33.45万在海安镇加洋村的加洋、上埚、洞口三个自然村建设了水塔,为这三个自然村村民喝上了放心安全的饮用水。

愿景:到2020年,持续打赢扶贫攻坚战

“到2020年,将持续打赢扶贫攻坚战。结合对口帮扶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实际,借助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咨询、农业技术支持、生产资料供销、农产品销售与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项目,增加贫困户生产收入,并兼顾发展集体经济收入。”顺德驻徐闻工作组负责人表示,会加快推进就业“直通车”服务平台建设,在定点帮扶村设立就业信息专栏,有效对接劳动力供需信息,推动当地劳动力有效实现转移就业,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结合实际,支持更多的农民创业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继续推动卫生站、饮水工程、村道、公园、垃圾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配合当地镇村,加强村庄规划,统筹实施道路、水利、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将贫困村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同时,顺德扶贫工作组联合民政、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鼓励和支持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士、企业家等参与精准扶贫调研、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