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二代导演所拍摄的有名电影作品,大多局限于国内上映,如张石川、孙瑜、朱石麟、杨小仲等等这些人虽然拍摄了不少作品,但是能够走出国门的还是寥寥无几。在第二代导演中,卜万苍拍摄的片子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都非常之高,尤其是建国之前他几乎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既卖座又叫好,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好多片子被引进到国外,像《泰晤士报》等大报纸在当时都有过热烈讨论。可以说,卜万苍应该是中国首位真正的国际大导演了。 卜万苍1903年生于安徽省谕兴卜家营村,虽然是个穷山沟,但是卜家却是当地大户,在整个谕兴都十分有名。其祖父在清朝为官,在家乡购置了百亩良田,可是他父亲卜晓庵却游手好闲,一生好赌,结果散尽家财,只留了36亩田地给两个儿子。 卜万苍16岁时父亲去世,19岁时母亲去世。父母双亡不仅对卜万苍的心灵打击很大,社会压力同样巨大。由于卜家是谕兴有名大户人家,可惜家道中落之后,处处由人宰割。据说有一次,卜万苍走在街上,有一个人拦住他,要他要钱。此人声称其父在世时,欠下赌资,要挟如果不给,就把卜万苍的衣服剥光。当时围观群众众多,卜万苍一言不发,转身跑开。这件事情算是卜家家道中落的缩影,因此,在谕兴引起了轰动。 社会压力迫使卜万苍不愿在老家久留,卖掉分得的18亩田地后,1922年离家来到上海谋生。他用卖掉田地的钱进入到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同美国摄影师哈里哥学习电影摄影。 大概学了两年之久,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契机。1924年大中华影片公司成立,他带着摄影机来到大中华电影公司拍摄了该公司第一部作品《人心》。之后在许多家公司担任过摄影,如大中国影片公司拍摄了《谁是母亲》《地狱天堂》,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新人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卜万苍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在业内比较吃香的摄影师,因此,在张织云初入影坛尚未成名之际,看到卜万苍在电影界拥有的人际关系,自然诸多依附,于是,二人有了两年多的恋爱关系。张织云也因为卜万苍的关系,拍摄了多部电影。 1926年黎民伟刚刚将民新公司迁到上海,卜万苍被升格提拔做了剧务主任和导演,执导的《玉洁冰清》就是由女友张织云扮演。此片让张织云大放异彩,被时人誉为“悲剧圣手”。之后卜万苍又在明星公司拍摄了《未婚妻》,同样是张织云担任主角,这部片子又让张织云的名气高升不少。 张织云成名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懂世故的普通女孩,成天出入上流社会,结交各界达官贵人。后来逼死阮玲玉的“茶叶大王”唐季珊素来好这些名利场上的女子,因此,张织云很快投入唐季珊的怀抱,同卜万苍分手。张织云自以为傍上唐季珊便衣食无忧,所以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做富太太,可谁知道,没几年的光景,人唐季珊又改包养阮玲玉,张织云被甩。 不过,卜万苍的导演生涯并没有因张织云的离开而停废。由于他拍摄的几部片子质量很高,所以被许多家电影公司邀请拍片,单就1928年一年,他就同新人、慧冲、汉伦多家影片公司有合作,拍摄的《小侦探》《矮亲家》《父子英雄》等片被观众叫好不断。可以说,张织云离开卜万苍之后,卜万苍用了一两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了当时中国炙手可热的大导演。 卜万苍迈向国际始于联华影业公司。罗明佑创办联华之后,提出“复兴国片运动”,因此给了创作者极大的自主创作空间。卜万苍的才华便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1931年,卜万苍有三部电影同时上映,《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这三部片子反响甚大,不仅让卜万苍蜚声海外,也让联华这家刚刚成立的电影公司站稳了脚跟。 《恋爱与义务》由于国内反响巨大,讨论热烈,因此法国等外国发行商慕名前来购买拷贝,此片让卜万苍的名字进入到了欧洲市场。《桃花泣血记》则同样被时人看重,认为该片“拉开了30年代中国电影黄金岁月的序幕”。之后,该片还进军台湾市场,催生了台湾第一首同名流行歌曲。 次年,卜万苍拍摄的片子《人道》上映,虽然左翼人士批评该片“不是大众所需要的电影”,但是观看人数仍旧居高不下。1933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上获得了默片一等奖,之后被送往巴黎、旧金山、纽约等地上映。 1933年,卜万苍同田汉合作,拍摄了《三个摩登女性》。影片一上映便引起各大报纸巨大讨论,被称为首开左翼电影先河。《晨报》称赞为“一部前进的作品,昭示着1932年后半期的中国电影事业有一个新的转变,是我们艺苑里一枝新的嫩芽。”同年四月份,米兰国际影展邀请该片参展。1935年又被美国公司买去,在美国纽约率先上映,引起广泛讨论,认为“这部中国默片意涵深远,饶有时代革命色彩。” 卜万苍与田汉的合作最早开始于1927年,二人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风光故事片《湖边春梦》。而《三个摩登女性》则是卜万苍和田汉黄金调和的开始之作。二人在《三个摩登女性》上映的同年,又拍摄了第二部左翼影片《母性之光》,强烈的现实意义及对上层社会的斗争性让该片上映三天被当局以“尚多欠妥”为借口禁止放映。 卜万苍和田汉二人利用电影去影响大众的热情并未减去,没多久二人加入了到艺华影业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专为左翼电影而成立的,由田汉任该公司的整体负责人。于是,二人再次联手合作了左翼电影《黄金时代》。 可惜这部片子还没拍完,因为艺华公司左翼倾向严重,国民党特务闯入拍摄场地,将艺华公司各样器材进行了捣毁。11月16日,上海铲共同志会还在《大美晚报》上刊出声明“对于田汉、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制、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对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假。” 艺华公司歇业一年后,重振旗鼓,继续拍摄《黄金时代》。当然该片上映之时,由于当局删减的一塌糊涂,反响一般。在1935年,卜万苍和田汉马不停蹄地继续合作拍摄了《凯歌》。这部片子让田汉被特务抓走,吃了牢狱之苦。卜万苍不得不转入联华。 此时的联华也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创办人罗明佑失去控制权离开,黎民伟也不得不退出,重组了民新影业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田汉被捕的同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举办了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邀请各界电影名流投票,结果被当局批评的《凯歌》勇夺第一。 在抗战时期,上海沦陷之后,卜万苍并没有离开上海。虽然当时的“中联”有日伪背景,但是主管该公司的张善琨尚有民族良心,对导演并不苛责。因此,这期间卜万苍把他过去的几部默片改拍成了有声片,如《人道》翻拍为《新人道》,《恋爱与义务》翻拍成《晴天血泪》。 除此之外,卜万苍补拍了过去中断的《貂蝉》,该片上映之后,盛况空前。之后被引进美国放映,同样反响热烈。著名戏剧评论家赫金逊在《泰晤士报》发文称“中国戏剧登上世界剧坛至尊之地位,《貂蝉》便是中国戏剧伟大优秀之作搬上银幕而摄制的一部中国古代宫闱秘史巨片。” 还有一部重要的片子是1939年拍摄的《木兰从军》。该片先在沪光大戏院连映85天,后合同到期,又在新光大戏院放映,场场满座,接着转映于卡尔登大戏院,盛况不衰。此外,此片还在港澳上映,在放映史上首次形成国产片压倒国外片的局面。被日本方面称为“战事发生后,中国影片商在日本势力下首次大胆的反抗工作。”

在抗战之后,卜万苍的活动轨迹都在港台,这时期他还获得了多项金鼎奖和金马奖。纵观中国早期电影导演,如卜万苍这般从大陆火到两岸三地,从两岸三地又火到欧美的导演实属难得一见。可以说,这位出生于穷山沟的导演,是中国首位有国际声誉的导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