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人琅威理异常愤怒,下令把“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对准长崎市区,直接向日本宣布开战,顺带一举歼灭日本海军。“长崎事件”纯属偶发,清政府之所以派出号称“亚洲最强水师”造访日本,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长崎事件”是中国近代对日外交中难得的一次胜利。但由于中日两国在事后,对此次事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反省态度,也造成了两国此后迥异的发展走势及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还是来简单了解一下“长崎事件”的整个过程。
1886年8月1日,在日本的长崎港,来自中国北洋舰队的几艘巨舰,威风凛凛地停靠在码头,岸上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日本民众。面对着这些他们从未见过的硕大舰只,人群中发出了阵阵惊叹,也弥漫着些许嫉妒和仇恨。
8月13日,在日本方面的盛情邀请和水兵们的一致请求下,水师提督丁汝昌忘记了李鸿章“严明纪律,防止意外”的叮嘱,允许士兵们下船购物观光。
不曾想,这一个随意的命令,直接导致了“长崎事件”的发生。
当日晚,正在舰上休息的丁汝昌接报,北洋水兵和日本警察干上了,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伤,北洋士兵一人轻伤。
关于事件的起因,有两个版本。
一是说,由于双方言语不通,因购物价格问题产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日方警察介入导致纠纷升级。
二是说,北洋水兵上岸嫖妓,醉酒闹事。结果和闻讯赶来的日本警察发生大规模械斗。
冲突发生后,幸亏有大批北洋水兵及时赶到,救回了受困的同伴,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8月15日,李鸿章授意丁汝昌全体舰队放假一天,所有人都可以上岸购物放松。可当数百名水兵上岸后,却发现街道两边的商铺全都关闭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日本警察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后面还有上千日本民众助阵。
一场恶斗瞬间爆发,双方死伤惨重。北洋士兵5人死亡,6人重伤,38人轻伤,5人失踪。而日方警察被打死5人,数十人受伤。
“长崎事件”纯属偶发,清政府之所以派出号称“亚洲最强水师”造访日本,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1885年4月,英国出兵占领了朝鲜半岛南端的巨文岛,俄国认为英国此举不但阻挡了其太平洋舰队南下的通道,还直接威胁着其远东军港海参崴,于是扬言攻占朝鲜的永兴湾。日本方面则一直把朝鲜当做进攻中国、称霸亚洲的跳板,不允许别国染指,于是也蠢蠢欲动。
在远东局势一触即发,暗流涌动之时,李鸿章决定派出北洋水师,北上海参崴震慑俄国,顺便巡游日本近海,炫耀军威,敲打日本。
但没想到,突发的“长崎事件”,让本已紧张的中日关系一下升级,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
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人琅威理异常愤怒,下令把“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对准长崎市区,直接向日本宣布开战,顺带一举歼灭日本海军。
李鸿章也紧急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威胁说:“如今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这两人之所以如此硬气,是有道理的。
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定远”“镇远”号,以及远超日本的各种巡洋舰、炮舰、运输舰等。
而日本虽说变法维新已开始十来年,但也只有3 艘3000吨级左右的铁甲舰,其海军实力和北洋舰队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要想灭掉日本海军,当时的中国是稳操胜券的。
但清政府最终还是选择了谈判。在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权衡博弈后,双方达成了协议:日方赔偿中方52500元;中方赔偿日方15500元;中国水兵在长崎医院治疗期间的费用,由日方承担;双方政府各自决定惩办凶手,互不干涉。
在这起“长崎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甚至一度产生断交、武力解决的念头,最终取得了清政府对日外交史上最为硬气的一次胜利。
但是,“长崎事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中日双方是截然不同的。
就中国方面而言,似乎认为在北洋巨舰的威胁下,不但取得了谈判的全面胜利,还让日本人就此彻底屈服了。
这种理念进一步助长了长期存在于清朝官员思想中的对日优越感,进一步提升了清政府所谓“天朝上国”的神威。
因此,在清政府眼里,“蕞尔小国”的日本根本不值一提,单靠北洋舰队目前的实力,就足可以震慑对方,甚至打趴对手。
于是,清政府陶醉在了对日外交的胜利之中,盲目自大的心理急剧膨胀,彻底放松了警惕,看不清日本人韬光养晦的伎俩。
直接的表现就是,完全停止了对北洋水师装备的更新换代。
在“长崎事件”一年后,清政府修修补补地购置了几艘巡洋舰和鱼雷艇,但对于像“定远”之类巨舰的采购,则彻底放弃了。其后几年,清政府将本应用于装备水师的1500万两白银,全部挪用于修缮颐和园,再没有添置一艘军舰,更新一门火炮。而这些白银如果用以购买军舰,足以装备10艘同级别的“定远”舰。
反观日本,“长崎事件”成为了他们强化海军的动力。
日本为了充实海防,升级海军装备,大幅度提高了海军军费,从1890年占财政预算的30%提升到了1892年的41%,企图实现建造54艘军舰的庞大目标。
另外,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防献金运动”,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纷纷踊跃捐献海防金。全体国民,都在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日本海军作贡献。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日本国内就收到海防金203万日元。
1888年后,日本提升了海军建设速度,在短短6年间,相继购进了12艘巨舰。到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无论在航船的总吨位、航速,还是在炮火的发射能力上,都全面超过了北洋水师。
由此,我们看到,当甲午战争打响之后,被清政府和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三战之后便灰飞烟灭了。“定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搁浅,最终自炸沉没,管带刘步蟾自杀殉国;“镇远”号触礁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管带林泰曾羞愧自杀……
而这一切,离“长崎事件”仅仅不过8年时间。
(参考资料:《长崎事件》《甲午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