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方便記憶,臨牀醫生把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總結爲ABCD四個系列:A——ACEI/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B——β受體阻滯劑;C——CCB(鈣通道阻滯劑);D——Diuretics(利尿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

特點:1、治療高血壓的一線降壓藥,主要用於輕、中度高血壓,是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首選用藥。對心腦腎血管有保護作用,可逆轉左室肥厚。

2、高血壓合併心力衰竭時的首選藥,與利尿劑合用是治療心力衰竭的最佳選擇。

3、心肌梗死的二級預防,長期使用減少再發心肌梗死和降低死亡率。

4、治療糖尿病性腎病,能改善腎功能,阻止腎功能惡化,減輕蛋白尿,防止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5、防止心肌梗死和高血壓引起的心室擴大肥厚和血管增生肥厚等心血管重構變化。

6、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減輕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能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作用機制:擴張動脈和靜脈,降低血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輸出量;舒張心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腦血流量;舒張腎臟出球小動脈,降低腎小球內高壓力、高濾過、高灌注程度;逆轉左室肥厚,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對抗氧自由基。

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兒童、雙側腎動脈狹窄、低血壓或循環狀況穩定者、嚴重腎衰竭、過敏體質、粒細胞減少症、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異常反應: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時,若出現乾咳,四肢、面部、黏膜、聲門或喉頭血管性水腫,面部蒼白或潮紅,味覺減退或異常等反應,應立即報告醫生。

β受體阻滯劑

作用機制:1、對心率的影響:各種β受體阻滯劑能不同程度減慢心率。

2、對血壓的影響: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和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能降低血壓,而β2受體阻滯劑沒有降壓作用。

3、對心功能的影響:高血壓患者長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顯著改善心臟射血分數,逆轉心室肥厚。

4、對心力衰竭的治療作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狀和預後。

注意事項:1、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減藥和停藥。使用較大劑量時,突然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絞痛加劇甚至心肌梗死。

2、學會自測脈搏,若靜息時脈搏小於50次/分鐘,要告知醫生。

3、糖尿病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時可能掩蓋低血糖的症狀和體徵。β受體阻滯劑長期使用,尤其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易加重糖尿病症狀或增加新發生的糖尿病。

4、若出現下列情況,通知醫生:喘鳴、呼吸困難;水腫、疲乏;頭暈、精神抑鬱;皮疹、腹瀉或便祕;體重增加。

鈣通道阻滯劑

特點:1、鈣通道阻滯劑可舒張血管平滑肌,擴張大小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壓作用明顯。可用於輕、中、重度高血壓以及高血壓危象,尤其適用於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的患者。

2、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治療心絞痛和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3、鈣通道阻滯劑能明顯提高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運動耐量,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減少硝酸甘油用量,減輕疼痛;也可直接緩解冠狀動脈痙攣,控制變異型心絞痛。

4、治療肥厚型心肌病。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可逆轉左室肥厚,改善心室充盈,增加冠狀動脈儲備,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維持心臟功能。

5、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肢端缺血性疾病,改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經組織的損傷程度等。

注意事項:1、無論是高血壓還是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後的治療,鈣通道阻滯劑都需長期堅持用藥。

2、儘量選擇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原因是長效鈣通道阻滯劑起效平穩、血壓波動小、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降低、作用時間長、用藥次數少、患者耐受性好。

3、若使用短效製劑(如硝苯地平片,即心痛定)後血壓可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下降,要注意觀察血壓下降情況,特別是老年人,防止血壓過度快速降低。

4、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若在變動體位出現頭暈甚至倒地(暈厥)時,要及時與醫生聯繫。

5、鈣通道阻滯劑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爲下肢水腫,老年人更多見,容易誤判爲心力衰竭。齒齦增生也是可能見到的不良反應。

利尿劑

作用機制:各種利尿劑分別作用於腎小管不同部位,抑制鈉和水的重吸收,減少水鈉瀦留,增加體內水分排出,減少血容量,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優點:價廉;小劑量應用時不良反應少,比較安全;對多數高血壓患者有效;可單獨使用治療輕度高血壓,也可以與其他藥物合用治療中、重度高血壓。

缺點:大劑量使用可致低鉀、低鎂、低鈉血癥,可引起脂質代謝和糖代謝紊亂。

注意事項:1、限制鈉鹽攝入,增加鉀鹽補充。

2、定期隨訪,注意血壓變化、水腫情況和電解質(尤其是血鉀)水平。注意治療引起水腫的原發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