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唐朝时有一个叫赵璞的人,诗写的很好。在他家附近有一个叫常见的人,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写的没有赵璞好。

有一次常见听说照顾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写诗呢?

他想到赵璞去苏州肯定会经过灵岩寺,于是他提前去寺庙里写了半首诗。果不其然赵璞真的来到了灵岩寺,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璞的精彩的诗,人们说常见这个办法,真是抛砖引玉呀。

后来我们常用这个词来形容,把自己不是很好的观点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好的观点,是一个自谦的说法。

目不识丁。从前有个姓丁的财主,他有一个10多岁的儿子,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位先生,不论怎么教导他,他都不认识哪怕一个字。

丁财主气坏了,声称谁能教会丁少爷一个字就赏谁十两银子。一个老秀才晓得,这孩子姓丁,这个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可以教他这个丁字啊。

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过了几天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特意给了他一个钉子,老秀才领着少爷去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

谁知少爷,好久也想不起这是什么字。老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吧。

老秀才气得直跺脚说,你不认识钉子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没有了。后来人们常常用目不识丁,来形容没有文化的人。

择邻而居。古代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他小的时候居住在墓地的附近,渐渐的开始喜欢模仿送葬的人吹喇叭。

孟子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带着孟子搬到市场附近住了下来。

可是,孟子又开始学习商人做买卖的事了,父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学校旁边住下来。

从此孟子开始模仿学生开始学习了,孟母认为这里是适合孟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后来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伟大学者,现在人们常常用择邻而居来形容环境会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