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独创性。主要通过寻找独特见解、探求新颖形式、挖掘特色语言等途径来培养。把其它优秀思维品质和培养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结合起来,以体现多维互动的理念。培养的路径主要有,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平时养成努力寻找他人之未见的见解习惯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冬风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在实践中探究实用的思维方法。

1)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综合运用意识的培养。

宏观思维就是整体思维,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恢弘的气度,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全局统筹。写全景式的文章,宏观规划式的文章自然要宏观思维,即使是写生活细事,油盐酱醋,一地鸡毛,也需要宏观思维,否则很容易使文章立意不高,见解偏激,思考片面。

微观思维,注重事物的细微末节,精细把握事物的局部甚至细部,以求精确了解事物。写心灵的一闪念,写公园的一处景,写事件的详细过程,都需要微观思维。

宏观思维、微观思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可以有特性偏好,但没有厚此薄彼之分,能够二者兼备,则是理想境界。有人看不起写豆腐块小文章,有人鄙薄写理性的大文章,都不可取的。就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能写洋洋数万言的理论研究文章,也为报刊写学生辅导文章,诗词赏析文章,都是有价值的。文章大家既写洋洋数百万言的巨著,也写一诗一文的赏析。写作与做学问做人一样,怀有偏见,不能兼容都是一种致命的弊端。

2)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综合运用意识的培养。

求同思维,倾向于认识的同一性、相似性,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找相同的因素。大千世界,错综复杂,但要认识世界,总要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基本规律。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建立在求同思维基础上的创新。在教学中,面对生活现象,如果要追求深刻思考、新颖立意,往往需要进行求同思维,发现众多现象里共同指向的本质。航天英雄景海鹏的太空报国,科大教授潘建伟的量子通讯,互联网物流刘京东的京东商城,等等,他们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但其行为都指向一个本质,就是对祖国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对民族的赤诚热爱。

求异思维,倾向于认识的差异性、个别性,在别人一致的认识中另辟蹊径,发现异样。大家都认为评选“十佳学生”是合理的积极的激励方式,求异思维者却想到,这“十佳”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这标准是谁制定的?制定这标准有何科学依据?这依据反映的是什么观念?这观念是属于什么样的观念?这样的评选是否真的能激发大家向善的积极性?这办法有什么弊端?追思的结果发现,这“十佳”只限定评十个,是不是全校学生只有十个符合这个标准?从实质上看,这是不是一种淘汰式评选思想?这种思想的根底是不是“我说了算”?制定这样的标准就是准绳,符合这个准绳的是不是一定是最优秀的?这种思想的渊源是不是专制思想?一个三千多人的学校不应该只有十个最佳的学生,如果一个学校只培养了三百分之一的学生是最佳学生,那这效益也确实太低。考究一下发明这做法的人想过没有,它伤害了多少数人的自尊心、积极性?

从学校管理来讲,是不是这样易于操作?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综合运用意识的培养。

发散思维,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展开。在观察、读书、思考、写作中,应注意以某一事物或现象为中心,思维向众多方向发展。如以“遗憾”为中心词,可以想到词典的解释,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关遗憾的事情和对待遗憾的态度,可以想到人的、事的、物的遗憾。思维发散,要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发散,而不能漫无边际,东拉西扯;要把握发散内容与中心之间的逻辑关系,发散内容要与中心有必然的联系,思维的行进历程要清晰可辨,有迹可循,避免结构混乱。

聚合思维,依据一定目的,将众多的材料指向一个中心,或将众多的分论点统摄于一个总论点,将众多的认识逐一筛选为集中表达的某一认识,或将众多材料统一于一个核心材料,将众多人物统一于一个中心人物。

写作文章的过程往往是发散后需要聚合,否则文章散出去收不回来,形成一盘散沙;而聚合前要发散,只有散得开,才谈得到聚合;只有散得开,才能打开思路,纵横捭阖,议论风生。所谓避开第一思路选用第三思路的方法,就是讲写作要有三番发散与聚合的过程。

4)一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综合运用意识的培养。

一维思维,就是线性思维,讲纵向思考问题。二维思维,具有纵横两个维度,在纵向和横向比较中思考问题。三维思维,就是立体思维,不仅从纵横两个维度,而且从纵横两个维度有机统一、运动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四维思维,就是时空统一、螺旋式的、相对的、互补性的思维方式。这四种思维方式是难度越来越大的,层级是越来越多高的,越来越具有创造性的,我们力求能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进步,也标志着写作水平越来越高。

思维就是思考,就是分析。不会思维,就是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或者说是不会正确思考,不会正确分析。说通俗点,就是不爱或不会动脑筋。有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有的不会或不愿意死记硬背。这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

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包括欣赏)内容的考查占了60多分。作文就不必说了。对那些考试题,你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怎么正确回答?那就只有靠瞎蒙了。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机率能高吗?

再说写作。很多学生特别怕写作文。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不会思维。写作的过程无不始终伴随着思考和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哪一步能离开思考和分析?

“为什么”。你平常阅读时就注意了“为什么”,并且能找到正确答案,还怕考不好吗?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谁?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动笔之前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提笔成章了,甚至可以妙笔生花。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写作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语言(加工制作)——转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既然写作是思维的外化,那思维必须首先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叶圣陶语)从写作的能力来看,它由基础能力和专门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基础能力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专门能力的第一要素,而思维与语言又恰恰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思维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语言表达又以思维为内核,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理的语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体要经历观察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不论哪个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思维。

显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思维障碍。比如,思维空白——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思维浑浊——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乃至应考背作文、套作文;思维单一——不知如何求新、如何修改等。正如蒋仲仁先生指出的:“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一题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道该怎组织。这两个毛病何尝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思维•语言•语文教学》)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加强思维训练,显得尤为紧迫、必要。

要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是要讲或学多少写作理论。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懂。在读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边读边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就掌握了其精髓。写作就有了范本。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增加课外阅读量,以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次,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文章,写得再华美,也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干尸,是没有人去欣赏的。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思维训练不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技巧中的写作

1.表达方式

2.艺术方法

3.修辞方法

4.结构方位

5.角度感觉

6.语言词语

7.书写布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