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乳腺癌佔到了所有女性癌症的15%,死亡率排在第5位。因而,女性朋友瞭解乳腺癌的可控因素與預防措施迫在眉睫,中醫藥在乳腺癌的“全程管理”中擔任了全程參與、不同治療階段有不同獲益的重要角色。

(一)乳腺癌的可控高危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謂高危因素是指與乳腺癌發病有關的各種危險因素,而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險因素就稱爲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結果可知,人爲可以干預的高危因素包括: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時診治;經醫院活檢(活組織檢查)證實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過高劑量放射線的照射;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絕經後肥胖;長期過量飲酒;以及攜帶與乳腺癌相關的突變基因等等因素。但具有以上若干項高危因素的女性並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說其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

(二)乳腺癌如何預防?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還沒有確切的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從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乳腺癌的預防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不長期過量飲酒。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注意營養均衡,提倡母乳餵養;兒童發育期減少攝入過量的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攝入脂肪和動物蛋白,加強身體鍛鍊;絕經後控制總熱量的攝入,熱量攝入過多體重增加機體激素髮生變化,可使乳腺癌發病率增加,因此每餐飯不宜喫得過飽,要保持適宜的體重,防止肥胖。平時養成不過量攝入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等飲食習慣,少食醃、燻、炸、烤食品,要多喫新鮮水果和蔬菜,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纖維素的攝取,適量增加食用胡蘿蔔素、橄欖油、魚、豆類製品等。同時要注重合理忌口,建議戒菸,少喫或不喫辛辣刺激食物以及辛發之物,如牛羊肉、無鱗魚等。

3、積極治療乳腺疾病;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忌動物性雌激素含量高之食物,如胎盤等。

4、建議女性朋友瞭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識,掌握乳腺自我檢查方法,養成定期乳腺自查習慣,積極參加乳腺癌篩查,防患於未然。建議2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月乳腺自查一次。具體方法如下:一是進行鏡前檢查。站立,雙臂垂放兩側,觀察乳房外形,正常的弧形輪廓是否變得不規整,有沒有桔皮樣的小凹點,或是有-小個陷窩,擠壓時有無液體從乳頭溢出。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應儘早去醫院就診。二是進行臥位檢查。平躺在牀上,以乳頭爲中心,用指腹按順時針方向緊貼皮膚做循環按摩。檢查時用力要均勻,以手指能觸壓到肋骨爲宜。如果發現有結節,包塊,需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三)中醫藥參與乳腺癌的“全程管理”

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比較高、生存時間比較長,所以乳腺癌是作爲腫瘤領域代表性的慢病,2005年開始多學科參與腫瘤診治,到了2010年提出了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概念,至今,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理念已相當成熟,這個理念覆蓋了乳腺癌從早期預防、篩查,到診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再到預後恢復的縱貫全過程的治療模式。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酌情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多種手段,中醫在這全程管理中擔任了全程參與,不同治療階段有不同獲益的這樣一個重要角色。

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大都療效確切,但常常讓很多患者出現身體不適,甚至可能因爲不耐受而不得不終止後續治療。中醫藥對於減少放療副作用及其併發症,並促進手術、放化療後的身體恢復有較好療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手術、放化療患者也常常出現疲乏、失眠、納差等症狀。應用健脾補氣、寧心安神等中藥能改善上述放療後不良反應。

2. 放化療常常導致血象降低,中藥能改善放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常常是影響進一步治療的重要指標,應用健脾補腎、補益氣血中藥,能升高血細胞,且維持較持久。

3.放化療還會引起口乾與反覆口腔潰瘍。放療是一種“熱毒”,容易灼傷津液而致口乾,應用補益肺胃之陰的中藥能顯著改善口乾症狀。化療藥物會損傷牙齦;放療亦能降低機體免疫力,陰傷虛火內生,導致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應用補氣益陰清虛火的中藥可以減少口腔潰瘍的發作。

4. 放療之“熱毒”會損傷皮膚、黏膜,因而放療患者常常出現咳嗽、反酸燒心、腹瀉、局部皮膚紅、腫、熱、痛與潰爛等改變,這些症狀分別是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腸炎、放射性皮炎的具體表現,配合中藥治療能顯著改善以上諸症,從而提高放療的完成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中醫治療腫瘤強調調節與平衡的原則,恢復和增強機體內部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治療腫瘤的目的。中醫藥調治適用於手術與放化療的各階段,可減毒增效,輔助正氣。

(中醫科 潘國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