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生於山東菏澤、畢業於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戶磊於2015年創辦的盧深視,創立之初,的盧深視便拿下了某省三維人臉數據建設項目,並在不久後中標國內某跨海大橋門卡項目。兩個項目爲戶磊及其團隊帶來了巨大機會。2018年,省級三維人臉識別項目通過驗收,獲得當地公安部門認可。一項千萬數據量的工程,從零創建數據庫,再到訓練模型,最終到總部測試,的盧的團隊僅用了3年。

創立至今的4年時間裏,的盧在3D視覺的技術基礎上持續深耕安防場景。

2019年5月,的盧亮相蘇州人工智能應用博覽會,戶磊在分享會中提出以結構光爲基礎的公共領域人臉識別技術方案,旨在識別門卡場景下提升精度、減少通過時間。那段時間,大部分友商仍在採用單目、雙目視覺,測試結果上,的盧的結構光解決方案的過卡速度會更快一些,錯誤率也被降到了億分之一。

11月22日,戶磊于山東濟南世界人工智能融合大會後接受techweb採訪,淺談了一些有關公司在近些年的發展經歷與行業思考。“從歷史角度講,地方部門會對於新技術的包容度越來越高,它能願意在早期階段,爲企業提供場景進行嘗試,願意花時間讓技術工作者投入到產品的沉澱、迭代,也會在實踐磨合中催生出更適合自己的需求。”在有3D人臉識別技術沉澱的條件下,的盧將2019年後半年的研發重心放到「3D人體姿態」模塊。具體而言,這項工作包含高精度人體重建、動作捕捉、行爲分析等一系列基於結構光的人體外特徵的數字化過程。

目前,的盧的人臉三維信息產品能夠滿足億分之一錯誤率,而未來若將人體姿態作爲新一維度的數據,輔助模型進行判斷,識別錯誤率將有可能降低到十億分之一的級別。這項技術也被稱爲「行爲分析」。戶磊認爲,姿態識別是人類體貌的另一項體徵,高精度的人體重建與體貌判斷,是公共安全領域亟待突破的一項重要分枝。

“「行爲分析」的落地場景留有空白,並不是技術不成熟,而是不能將技術很好的產品化”,戶磊介紹道,“行爲分析的落地需要定製化配置、定製化調試的過程,否則會因誤報、虛警而起不到正向作用。”若採納類似不成熟、不經調試的產品,現場人員的使用率會非常低,甚至不如關掉預警系統,回到人工監測。戶磊認爲,立體空間內,三維數據在「行爲分析」領域有它的先天優勢,能夠將行爲分析的功效發揮出來。

在採訪現場,戶磊被問及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他表示:數據所有權屬於業主,具有物理網絡隔離屬性,加密方式符合行業規範。另外,敏感的數據細節會在收集後被抹掉,在任何領域的應用,都具備足夠的安全性。

未來,戶磊希望將產品帶到更多領域,如娛樂、健康、商業。基於高精度三維重建,的盧推出的DiluAR能在Android平臺ARM64架構上實現低延時的“換臉”、虛擬形象塑造等趣味應用;基於“火眼”的精準營銷信息化系統,能通過消費者行爲分析賦能線下零售業新獲客渠道等。(文/胥崟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