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竇武、陳蕃等人被滅族,沒被處死的族人則流,竇太后爲何也生不如死?

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爲議郎。此前,桓帝讓賢良的人終生不能做官。

寵愛信任宦官,等到漢桓帝死後。竇太后及其父竇武迎立漢靈帝即位。當時靈帝年僅13歲,竇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扶持左右。靈帝即位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爲‘盜賊’。”

竇武與陳蕃都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啓用在第一次黨錮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剷除宦官。

在竇太后的支持下,他們殺死了在朝中專權宦官管霸、蘇康二人。竇武指使尚書令尹勳等彈劾並逮捕黃門令魏彪,竇武還曾計劃除掉大宦官曹節等人,爲進一步彈劾宦官羅列罪名。竇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因事機不密被宦官們知悉。尹勳祕密寫給竇武的奏章被長樂五官史朱瑀獲得,朱瑀將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節等人見勢不妙,曹節等,衆宦官歃血爲盟,當晚發動政變。

急忙率人入宮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后,並假傳聖旨,派兵捉拿竇武。竇武慌忙避入軍營。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糾集千餘兵馬圍攻竇武,最終斬殺竇武及其宗親、賓客,竇太后隨之被囚禁。陳蕃得知曹節等宦官矯詔捕殺竇武的消息後,不顧年老體弱,召集屬吏和學生八十餘人持刀衝入承明門,正被捕殺竇武回宮的宦官王甫遇到。陳蕃因寡不敵衆而遭殺害。不料其事未濟反爲宦官所害,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后則被遷徙到南宮雲臺居住。宦官從此更加橫行霸道。

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爲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感謝大家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希望給你帶來有益的信息。也希望你們對小編有更多的支持,我會因爲你們的支持而更加努力。爭取以後帶給大家更多喜愛的文章。不管你有什麼意見又可以給小編提出來哦,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你的支持將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