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5年了,這五年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年邁的父母,您們的身體可否安康?

寧要家鄉一掊土,不要他鄉萬兩金。

人們四處漂泊,打工的打工,經商的經商,可否有人,懷念起村頭的那顆老槐樹,懷念起兒時經常走的那座橋,回想起,在家喫過的飯菜香。

有人說,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多數來自農村,來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經常會遐想“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恬淡意境。

但是中國傳統村落正在銳減!

最近,一組數據讓人驚心:近 15 年來,中國傳統村落銳減近 92萬個,並正以每天 1.6 個的速度持續遞減!12 月 10 日發佈的《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則列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五大挑戰,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過度商業開發、“空心村”現象等。

真實令人痛心,那些美好的村莊,美麗的景色,就這麼在開發商的剷鬥下淡出我們的視野和記憶中。

如何切實結合實情,落實政策,加大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是現有國情需做出的重要選擇。

這就需要公務員紮根基層,深入人民羣體,與人民羣衆同喫、同住,爲努力建設美好鄉村作出奉獻。那麼,如何讓更多的青年才俊選擇基層,紮根基層呢?除了國家出臺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外,公務員還需用責任和擔當挑起基層農村的建設大梁。懷着改變農村的熱望,我國基層公務員任重而道遠。任何時代都需要這樣一羣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帶着他們的理想情懷邁着踏實的腳步一路走來,與時代的發展交相輝映。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不同的選擇,但農村基層公務員,默默奉獻,精神尤爲可貴,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困中拓荒;灑下的汗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候收穫的時節!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兩地人甚至兩代人共同的美好願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在雲南古生村, 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當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記得住鄉愁”,指出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在湖北峒山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美麗鄉村不是“塗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一道,成爲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許多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民來說,村子就是他們的家;對擁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們而言,鄉村又何嘗不是精神的歸宿? 村落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只是,這樣的變化不應是衰敗,而應是成長。唯其如此,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

淡淡的鄉愁,濃濃的家鄉情——月伴公考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