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唐代军事幕僚王真就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电影《英雄》里,秦王嬴政从残剑书法“剑”字中领悟到道理说。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烨霖谈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电影《英雄》很多人看过,就算没看过也听过。
对于这部美国《时代周刊》花了两个版面介绍的,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也很多人骂是烂片。对于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洋芋不是影评家,所以不站队。
单纯说故事,电影发生在战国末期,赵国遗民无名(李凯杰饰)通过对赵国三大刺客长空(甄子丹饰)、飞雪(张曼玉饰)、残剑(梁朝伟饰)的谋划,来达到刺秦的目的。通过这一片段,反映了当时七雄并起的混乱局面。
之所以提到《英雄》,是因为它的某些情节,和今天要说的《道德经》中的“物壮则老”的思想核心,比较契合。
我们先来简单过一遍“物壮则老”的原文,文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打眼一看,通篇都是“兵”“师”“军”“伐”之类的字眼。从这一点来看,这应该是一篇军事类的作品。这种说法也有不少人支持?
比如唐代军事幕僚王真就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以作为谈论的老师(言兵者师之);清末民初的学者章炳麟(章太炎)也认为《道德经》概括了行军打仗的要点,还说“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理由,但是也有不小的缺陷。
从事实上来说,《道德经》的八十一个章节中,直接论述兵事的拢共三章,提到兵事相关的也不到十章,这个比例不算低,但是这对一本军事专著来说比例是不是太低了一点呢?
但如果要说《道德经》和军事没有一点关系,其中和军事相关的内容,又出现那么多的频次。这么说又比较绝对了。
《道德经》是否是军事专著,似乎不那么正确。
事实上,我们不该忽略一个问题,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
那时候王室衰微,诸侯之间相互征伐,战事非常频繁,所以对见惯战争的老子来说,无意中就会用战争来举例子。这就像老饕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上美食做比,医生则会用上种种病症药方举例。
所以这不是一本军事书籍,是一本有很多军事比喻的哲学书。老子从战争的各种现象,发现了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然后又把这种战争表现出来的规律升华到一般事物上(物壮则老)。
“物壮则老”这一章讲的虽然是“物壮则老”的规律。但是时时无不流露出浓烈的反战情绪。
是部队所处,一片荒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也好;还是军队过处,寸草不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也好,无不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这也很好理解,身处乱世的老子,看多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所以厌恶战争这理解。
电影《英雄》里,秦王嬴政从残剑书法“剑”字中领悟到道理说;“而剑法的最高境界 则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是以大胸怀 包容一切 那便是不杀 便是和平”。从电影里的领悟上来说,秦王嬴政领悟到了反战。
但是为了结束战乱,统一文化(剧里说“剑”一个字就有十九种写
法),抛弃军队抛弃杀戮又是不行的。所以为了巩固秦法的威严,秦王杀了无名。
《道德经》虽然反战,但是又提出了打胜仗了以后不要自满、自傲、自我娇纵(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因为有了打胜仗结果是不得已的(果而不得已),要“不以兵行天下”。
无名用剑柄刺一下秦王,也是为了加重秦法的威严,为了能让秦王早日一统天下,百姓少受一天苦。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