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489年文種奉勾踐之命選美,西施被發現時15歲。如果認定西施出生於公元前506年,那麼,公元前489年勾踐構築新都後決定實施“美人計”時,西施已經17歲,在那個平均壽命只有20歲左右、女孩16歲之前一般就要嫁人的時代,17歲已經不是少女了,何來“浣紗少女”之說。

編輯

百問百答題說范蠡,總有一個問題你會感興趣。

夏廷獻《百問百答說范蠡》51 ——

西施是文種還是范蠡發現的

首先說說西施是否真有其人。

西施是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著名美人,是否真有其人,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爲最權威的史書《史記》對勾踐、文種、范蠡、夫差、伍子胥、伯嚭這些決定西施命運的人均有詳細記載,惟獨沒有西施的隻言片語。《春秋》、《左傳》也未載西施其人。

如何看待《史記》、《春秋》、《左傳》這些權威史書沒有西施的記載?

太史公不說,不等於沒有。孔子作《春秋》絕筆於獲麟之年。吳越之事,略而不備。

《戰國策》、《管子•小稱》、《莊子•齊物論》、《墨子•親士篇》等,對“西施傳說”有了記載。著名的成語“東施效顰”出自晚於春秋戰國時期《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顰,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文中三次提到了西施,從這裏可以看出,西施真有其人。但這個片斷似乎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爲“莊子”是一位浪漫主義作家,他的著作常常是“夢話”。

《越絕書》一書,對越國事始有較詳細記載,繼《春秋》之脈直至越王勾踐稱霸而絕——故曰《越絕書》。作者爲東漢袁康、吳平。後人評價:其時去古未遠,殘編遺事,固當不泯,綴輯而成,事裨史缺。治吳越史者,率以爲據。該書開始提到西施其人,之後言西施者,多以此書爲本。

既然言越國史實的《越絕書》記載了西施其人,應該說是可信的。

這就是說,古代官方典籍對西施是有記載的。

至於西施故事,民間流傳千年不衰。在西施生活過的吳越地方有,在她從未到過的其它地方也有。文學作品就更多了,屈原的《九章》、枚乘的《七發》都提到過西施。

中國社會存在的這個奇特的“西施文化現象”,從一個側面也可以佐證,西施真有其人,不然,決不可能這麼“源遠流長”。

其次說說西施的出生年月。

西施的出生年月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學者認爲西施出生於公元前506年。筆者對此說持保留態度。

筆者推算,西施出生於公元前504年。公元前496年吳越槜李之戰時8歲。公元前494年夫椒之戰勾踐被困會稽山時10歲。公元前490年勾踐生還越國構築新都後決定實施“美人計”時14歲。公元前489年文種奉勾踐之命選美,西施被發現時15歲。公元前487年至486年西施經過培訓被送吳國時18歲。公元前482年越國伐吳第一次姑蘇之戰時23歲左右。公元前478年越國伐吳第二次姑蘇之戰時29歲左右。公元前473年越國伐吳決定性的第三次姑蘇之戰時34歲左右。

如果認定西施出生於公元前506年,那麼,公元前489年勾踐構築新都後決定實施“美人計”時,西施已經17歲,在那個平均壽命只有20歲左右、女孩16歲之前一般就要嫁人的時代,17歲已經不是少女了,何來“浣紗少女”之說?且經過三年培訓後,西施已經接近20歲,保持“花容月貌”迷惑夫差談何容易?

故而筆者認爲西施公元前504年出生比較合理。經過三年培訓後送往吳國時不大不小18歲,各方面都比較成熟了。

另,勾踐從吳返國後,接受了范蠡制訂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興越滅吳戰略,頒發了“鼓勵生育令”,其中有“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嫁不娶者父母受罰”之條款,從依法辦事的角度看,西施被發現時,年齡也不能大於16歲。

西施如果活着,今年——2009年,應該是2513歲了。其實,西施一直活在人們心裏,而且還將一直活下去。

再次說說是誰先發現了西施。

誰先發現了浦陽江邊一個小山村的美女西施?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范蠡發現說。由此演繹出了許多范蠡和西施之間的一系列傳奇故事。爲文人們提供了想象的廣闊空間,成爲文學、戲劇、曲藝等門類作品“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原材料。

第二,文種發現說。認爲是擔負“司徒”的上大夫文種發現的。筆者贊成這一說法。范蠡跟隨勾踐返越後主要負責軍事、軍賦、司法、刑獄、工程之事,“選美”不屬他的“職權範圍”。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第九》這樣記載:“越王謂大夫種曰:‘孤聞吳王淫而好色,惑亂沉湎不領政事,因此而謀可乎?’種曰:‘可破吳。吳王淫而好色,宰噽佞以曳心,往獻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越王曰:‘善’。”令文種帶上善相人者,遍遊國中,凡有色者,記其人,從中選優。”

從《吳越春秋》的記載可以看出,是文種奉命選美。這就從根本上釐清了范蠡選美遇到到西施,一見鍾情訂下終身的傳聞。

又,《越絕內經九術第十四》雲:“昔者越王勾踐問大夫種曰:‘吾欲伐吳,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種對曰:‘伐吳有九術。’王曰:‘何謂九術?’對曰:‘……四曰遣之美,以勞其志……’

文種向勾踐提出“滅吳九術”之四就是使用詭道“美人計”,勾踐令其帶上善相人者,遍遊國中選美,是順理成章的事。而此時范蠡的任務主要是悄悄地徵兵訓兵。

夏廷獻先生所著部分圖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