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整理清單——全面提升“幸福力”,過上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我們的課程其實就是講,怎麼樣好好過生活,也就是過上有秩序的,有效率的,並且美好的生活,讓我們記住這個概念:有序,有效,且美。”——黃峯麗

在每節課的課後文案中,我們整理了黃峯麗老師本課節講述的“觀點精華”,以幫助大家在課程學習後,方便回顧課程內容的重點,從而深度思考和理解,同時完成本課清單,持續提升幸福力。

第四課、爲什麼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發掘你的深層心理障礙(下集)

【本課提綱】

上集:

Part 1 . ——擺脫情緒的干擾,讓“問題”浮出水面

Part 2 . ——總結問題背後的“深層心理障礙”

下集:

Part 1 . ——三種“深層心理障礙”解析

Part 2 .——完成【煩惱清單】

【本節觀點精華】

•撥開“情緒”的迷霧,抽絲剝繭地找到那些累積出情緒的事件,纔是“發現問題”的第一步,之後慢慢找到困擾自己的心理障礙。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擔任自己的“思維整理師”,用清單的方式,從工作、生活、時間、空間的維度,儘可能全面地列出那些讓你有負面情緒的事件,自己去思考事件背後的心理障礙,那下一步解決問題就會輕鬆很多。

•當我們覺知到了問題所在,不要着急按照大腦的順勢思維,立刻爲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下定論。因爲我們在“發現問題”這個環節中所要做的事,並沒有結束。我們目前只是讓這些問題,清晰地出現在“腦想”的層面,還沒有進入到“心想”的層面,去看看到底是怎樣的心理活動,在阻礙着我們明明知道應該怎麼做,但就是做不到?

•認清楚“深層心理障礙”,是有效發現問題的必要環節。總結來說,這些“深層心理障礙”,大致分爲三種:逃避現實、執着過去、擔憂未來。

我們剛剛提到,要認清楚內心的“深層心理障礙”:逃避現實、執着過去、擔憂未來。

這大致概括的三種心理障礙,並不是要我們立刻去解決它,或者逃避它,也不是用來作爲標準評判我們的當下;這更像是一種引導我們覺知自我的方向,順着這個方向,去尋找我們千人千面的,屬於自己的問題。

我們先說說逃避現實。

是因爲忙碌而沒有時間面對和解決生活裏的問題,還是因爲怕面對問題而假裝忙碌。就好像我的好友,慣性讓她認爲只有忙於工作才能生存,才能解決問題。

還有很多人有過被迫選擇更有前景職業的經歷,也有過青少年時代戀愛被阻的經驗,可是誰規定理想人生一定是取得社會地位,誰又規定豆蔻年華的青年不能戀愛。爲了這些社會的思維定勢,很多人選擇了自己根本不喜歡的生活方式,也逃避了原本可以掌控人生的思考和行爲。

思維定勢

逃避現實的原因之一就是思維定勢,管理學大師斯蒂芬.科維說,人們生活裏都有思維定勢,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着窗戶。結果蜜蜂不停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而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蜜蜂的思維方式是出口在光亮處,並不斷重複這一看似合乎邏輯的行爲,而蒼蠅則對所謂的邏輯毫不留意,四下亂飛終於走出囚室。

諾貝爾獎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說,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1是自動反應模式,比如穿衣,開車,計算3+8這樣簡單的算術。系統2是當算式變成56*13這樣無法立即給出答案的事情,比如強忍住不去打開社交軟件,讓自己開始清理房間的理性控制。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有意識地理性控制,我們的大腦總是憑直覺和慣性偷懶,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逃避問題就不想面對。這對於原始人類保存更多精力用以生存有好處,但是在現代社會不需要保存大量精力去狩獵以獲得基本生存的現代社會,本能的惰性就會阻礙我們繼續成長。好友的問題之一就是,她逃避了和老闆溝通這樣棘手的事,也逃避了收拾房間丟棄舊物這樣看似和工作無關,卻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而是依照慣性,任由房間越來越亂,毫無頭緒地依照慣性盲目工作以帶給自己安全感。

認識到有思維定勢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情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能幫助我們打破固有的習慣。

執着過去怎麼理解呢:

捨不得扔掉年輕時代的書信,孩子成長過程的手工和書本;工作上曾經的不完美經歷也使得我們總是想辦法用同樣的辦法扳回一局,結果是浪費了無用的時間。是什麼心理因素使得我們對過去過分執着呢?

一,先是害怕否定原來的自己。這裏面有對物品,對記憶,和對觀點三個方面的執着。

1,對物品的執着:衝動買來的衣服,曾經喜歡的器物,捨棄這些曾經的選擇和判斷就像否定了曾經的自己。

2,對記憶的執着:書信,照片,過去的榮耀,不能清理和捨棄的原因也許是不想放棄曾經的記憶。

3,對觀點的執着: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和自己鬥爭了很多年。轉換一下觀點,整理一個新的思路,是在過去基礎上的進步而不是否定。

二,是彌補遺憾的願望。

不論是棋牌類還是體能類競技,盼望再戰一局的往往是那些輸掉比賽的人。越是不能在過去的對壘中如願,越對曾經的失敗執着不已。如果沒有在曾經做過的項目上取得成功,很多人會選擇同樣的項目,試圖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目標,結果其實往往還是失敗。

三,還有是因爲投入了大量的沉沒成本sunk cost。

沉沒成本來自經濟學,是指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考慮到以往的投入,如果放棄,就意味着之前投入的徹底損失,陷入越陷越深的境地。

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婚姻,但是已經從事行業或維持婚姻很久,投入了大量的情感,金錢,精力和時間,因此爲了使過去的投入沒有白費,所以無奈堅持下去,但堅持其實意味着結果必定不會完美。

我們再來說說擔憂未來:

無法清理現狀,不捨得放棄,不僅來自對過去的執着,也來自對不可控之未來的擔憂。如果沒有這些物品,這些關係,這樣的社會地位,我明天將如何生存。好友的案例,害怕先放下其中的一個項目,也許就是因爲害怕老闆的評價不好而影響自己的未來。

讓我們看看擔憂未來的心理障礙來自哪裏?

一,先是對來自外部安全感的需求。弗洛伊德的心理外化理論也解釋了人們總是擔憂未來,是因爲我們的參照標準總是來自外部因素。佛法裏面也說,心外求法,是外道。比如在生活裏發了消息而對方沒有回覆就是不愛自己,很長時間沒有收到信息就產生疏離感,覺得自己和外界斷了聯繫,受到孤立。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意義,交給外部不相干的人來評價。讓我們從對物質,心理,和觀念的安全感三個方面來說明一下。

1,比如對物質的安全感:浪費物質的罪惡感,或許來自對遠古時代對獲取物質來之不易的執着和對明天的擔憂。現代社會當生存已經不是問題的時候,原始的對物質的依賴已經無法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了,而擁有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

2,依賴對心理的安全感:羣居動物的本能使得我們害怕被孤立和掉隊,所以拼命認識更多的人,維持更多無謂的關係,辦公室政治也在羣體裏出現。維繫集體關係當中既可以帶來理解,尊重和寬容等心理和行爲的成長,在過渡依賴中也會讓自己迷失原本的方向。

3,依賴對觀念的安全感:沒有勇氣讓自己鶴立雞羣保持獨立思考和行動的思維方式,又或許來自人類羣居動物基因裏對團體的依賴。

二,是擔心後悔

因爲擔心未來會後悔,而購買不必要的物品,從事雞肋一般不喜歡的工作,選擇並不滿意的伴侶。

三,是對投入的滿足

當我們尚未找到目標或者明確喜好的時候,稀裏糊塗地爲未來投入時間和精力讓我們能獲得暫時的滿足,比什麼也不做讓人踏實。很多人忙碌工作和參加聚會的目的只是爲了有事可做,並在這些可能不需要的投入裏獲得慰籍。

——完成“煩惱清單”

覺知這些心理障礙,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我們更深刻和清楚地認知自己、審視自己。在此基礎上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這樣的辦法,纔會更有針對性。

那麼開始完成今天的“煩惱清單”吧。還記得今天課程提到的四個維度嗎?工作、生活、時間、空間,想一想讓自己情緒變壞的事件,不加評判地寫下那些讓你心煩、焦慮的事,並在逃避現實、執着過去、擔憂未來三個方面,找到這件事對應了哪個心理障礙。同樣,我也提供了一個自己的模板,供你參考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裏。下節課會講在我們意識到心理障礙的根源之後,如何將思維迴路轉換到正向。怎樣的思維方式,會讓我們的思想和行爲回到想要的方向,並能在今後的生活裏,提高獲得幸福的能力。好了,那希望下節課相遇時,我們都能更瞭解自己一點點。

爲什麼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發掘你的深層心理障礙(下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