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藥研究歷時二十餘年,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郝小江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蔡景霞主要負責,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天津藥物研究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參與研發,先後獲得科技部1035專項,“863”專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九五”、“十五”重大項目專題,雲南省重點項目等資助。其抗早老性癡呆一類創新藥物芬克羅酮的研究,目前已獲得國家新藥審評中心下達的臨牀研究批文,進入II期臨牀。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佈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64人。今年新增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

67歲的最年長新增院士出自中科院系統,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郝小江。

用了四十年時間,潛心與植物進行對話,解鎖植物中蘊含的化學語言用於造福人類。

他1951出生於重慶,1968年到貴州省黔西縣重新區重新公社三堰大隊四隊插隊落戶,1971年進黔西縣氮肥廠當工人,1973年爲貴州大學化學系學生(工農兵學員),1976年畢業於貴州大學化學系,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9月獲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

郝小江從1978年起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先後研究了200餘種植物的化學成分,分離鑑定化合物4600餘個,在抗腫瘤、抗病毒和神經保護等活性天然產物的結構優化與合成研究中,發現9類特異性調控細胞信號通路的藥物先導化合物。其抗早老性癡呆一類創新藥物芬克羅酮的研究,目前已獲得國家新藥審評中心下達的臨牀研究批文,進入II期臨牀。

資料顯示,他在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6年入選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863專項、1035專項,中科院“九五”、“十五”重大項目。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40餘篇、其中在SCI刊物上發表120餘篇;獲發明專利14項。2003年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已培養博士25名、碩士9名,在培博士生16名。

在郝小江看來,中國的植物化學研究“在世界上是最好的”,由於中國傳統藥物資源極爲豐富,應用背景歷史悠久,數千年來形成了多樣性、延續性、各具特色的民族醫藥理論體系,得天獨厚,國外卻沒有這樣的優勢。此外,我國西南地區是世界植物資源多樣性中心之一,爲開展植物化學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未來,郝小江爲自己制定了兩個任務:

第一是做好植物化學和植物學、生命科學、化學等其他分支學科的交叉融合,使植物中的化學成分得到認識的同時,爲植物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是承上啓下,做好“接力棒”,將老一輩科學家的積累和科學精神傳給更年輕的科研人員,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在更高程度上開展研究,讓中國的植物化學研究在國際上佔據一席之地。

研發抗老年癡呆新藥:芬克羅酮

據瞭解,芬克羅酮是一種新的神經元保護劑,臨牀適用於中、輕度早老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及各種記憶障礙治療和改善,具有易合成、起效快、穩定性好、毒性低等特點。

該藥研究歷時二十餘年,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郝小江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蔡景霞主要負責,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天津藥物研究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參與研發,先後獲得科技部1035專項,“863”專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九五”、“十五”重大項目專題,雲南省重點項目等資助。

該藥在2004年完成了全部的臨牀前試驗,並於2005年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牀Ⅰ期試驗。

2008年,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完成了Ⅰ期臨牀試驗和臨牀藥代動力學實驗。該藥是我國批准進入臨牀研究的第二個抗老年癡呆的一類新藥。

目前,北京優和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芬克羅酮片正在進行Ⅱb期的臨牀試驗。我們期待有一個好結果。

brainnews編輯部整理,

資料來源:

1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官網

2 騰訊網 四十年間,他與植物潛心對話 解鎖化學語言

3 科學時報 抗老年癡呆新藥開發完成Ⅰ期臨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