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慮到患者有雙側頸動脈瘤病史,與此次心臟副神經節瘤是否有關聯。聯繫患者查找外院頸動脈瘤病理診斷,顯示“左頸部結合免疫組化結果,符合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心臟副神經節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情況,在全部心臟腫瘤中所佔比例<2%。心臟佔位病變合併高血壓、心動過速、出汗、心絞痛、心肌肥厚、心臟擴大者,要考慮到該疾病。這裏介紹一例僅表現爲胸痛的心臟副神經節瘤病例,和大家一起認識這種罕見疾病。

1 病例簡介

患者,男,46歲,因“反覆胸痛6年,加重3個月”入院。胸痛與活動無關,持續2~3小時可自行緩解,無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無雙下肢水腫。

否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無煙酒嗜好。2003年、2018年分別進行過右、左頸動脈瘤手術。

2 輔助檢查

體格檢查顯示,血壓134/76 mmHg,雙側頸部可見手術疤痕。心界不大,心率106 bpm,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無異常,雙下肢不腫。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能未見異常,D-二聚體、心臟肌鈣蛋白I(cTnI)、NT-proBNP均正常。心電圖示心率稍快,ST段非特異性改變。胸片示主動脈凸出,無其他明顯異常。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圖1. 入院心電圖。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圖2. 胸片。

外院超聲心動圖示右心房佔位病變。胸部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右心房與右心室交界處囊性竈,考慮室壁瘤或巨大右心耳可能;房間隔和室間隔交界處瘤樣膨大,考慮室間隔膜部瘤或房間隔瘤。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圖3. 外院胸部MRI影像。

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可見右心房部位囊性佔位病變。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可見右房室交界處有實質性佔位病變,似乎與右冠狀動脈關係密切。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圖4.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影像。

3 診斷經過

應考慮何種診斷?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瘻腫瘤、血栓還是其他?

考慮心房佔位病變與右冠狀動脈關係密切,遂行冠脈CTA檢查。結果發現,右心房室之間可見梭形強化區,包繞右冠狀動脈,似有開口與右心房相通,提示右冠-右心房瘻可能,建議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

冠脈造影未見血管狹窄,右冠狀動脈發出豐富分支,供應右房室溝腫物。

爲判斷心臟佔位病變的性質,進行PET/CT檢查,右房室溝處可見糖代謝異常增高的結節,考慮爲右房室溝惡性腫瘤可能。

進行外科手術前,邀請放射科對外院MRI 進行讀片,認爲副神經節瘤可能性大,建議查血尿兒茶酚胺代謝物水平。檢查顯示,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高達950.5 pg/ml。

4 治療

經手術切除心臟佔位腫塊,包膜完整無粘連。術中切片考慮間葉源性惡性腫瘤,術後病理檢查結果提示副神經節瘤。

考慮到患者有雙側頸動脈瘤病史,與此次心臟副神經節瘤是否有關聯?聯繫患者查找外院頸動脈瘤病理診斷,顯示“左頸部結合免疫組化結果,符合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

患者是多發性副神經節瘤還是惡性轉移?邀病理科會診,並進行免疫組化檢查。嗜鉻素A(CgA)陽性,Syn陽性,S-100陽性,Ki67<5%,考慮患者爲多發良性腫瘤。

5 病例探討

副神經節瘤起源於神經嵴細胞,能合成、儲存和分泌兒茶酚胺,能產生多種肽類、神經激素和嗜鉻顆粒蛋白,是一種少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1~2/10萬,無性別差異。其發生在腎上腺內,稱爲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瘤,佔85%~90%;其發生在腎上腺外,如頸部、胸腔、腹腔等,則稱副神經節瘤或異位嗜鉻細胞瘤。

多數副神經節瘤爲良性,僅10%左右爲惡性。神經分泌產物主要爲去甲腎上腺素。少數患者有家族史。治療方面,首選手術切除。

心臟副神經節瘤非常罕見,佔心臟腫瘤2%以下,多位於心房、房室溝、主動脈根部。病竈多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界清楚,內部回聲均勻,發生囊變時中央可見低迴聲區。部分瘤周可見粗大扭曲的供血動脈。

副神經節瘤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之分,前者多表現爲頭痛、多汗、心悸、心律失常、心絞痛、左心肥厚、心肌病等症狀,心電圖可出現ST-T改變、QT延長;後者可能會由於腫瘤增大而引起臨近器官的壓迫症狀,如上腔靜脈綜合徵、氣管狹窄等,以及血流動力學紊亂。

來源

舒先紅. 心臟佔位溯源. 長城會2019.

病例丨反覆胸痛 6 年,竟是副神經節瘤惹的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