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了大量APP點贊列表,通過對比,主要有三種方式。三種方式都從APP的類型、點讚的列表內容量兩個方向來分析。

  

  一、點贊列表和評論、轉發、收藏列表等列表並列展示 1. APP類型

  這種方式適合面向大衆的信息傳播方式,點贊數量比較大。如豆瓣、B站、微博、今日頭條等,發佈的文章所有人都可以查看,而且平臺會根據關注、瀏覽歷史等條件推薦給相應的用戶,更多的是推薦的傳播方式,平臺上存在大量用戶只是瀏覽,覺得文章寫得不錯就去點贊,而不生產內容。

  這樣使文章能夠有大量的用戶點贊,例如微博、頭條榜單動輒幾十萬的點贊量。即便像豆瓣、B站這種以興趣作爲人羣劃分的平臺,幾千的點贊量也是很常見的(列表並不展示所有的點贊用戶,微博展示五十個左右、B站展示幾十屏,沒有展示所有,但是展示的量一般用戶也看不到最下面、頭條和豆瓣能一直加載)。

  所以將點讚的人展現出來就對平臺非常重要,用戶能通過點贊列表找到有相同觀點的人,如果有興趣還可以進入對方主頁對ta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增加了平臺用戶關係網絡的密度。

  2. 列表內容

  列表中主要展示頭像、用戶名、點贊時間、個人簡介、認證信息、關注按鈕。

  豆瓣:頭像、用戶名、點贊時間;

  B站:頭像、用戶名、關注按鈕;

  微博:頭像、用戶名、個人簡介、點贊態度;

  今日頭條:頭像、用戶名、認證身份。

  B站、豆瓣大多數人沒有寫簽名,所以不展示用戶簽名,而B站上面僅通過在同一個文章下面點贊就加關注,這樣的操作在這個界面上轉化率不高,不知道他們的數據如何。

  微博增加個人簡介和點贊態度(列表中大概有三分二的人簡介有內容),點贊態度是對當前文章的態度,更好的將人羣進行分類,所以在點贊列表裏的點贊態度二級列表裏才增加關注按鈕,雖然和B站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有點贊態度和個人簡介會稍微好一點。

  今日頭條是身份認證信息,點贊列表按照加v,認證用戶、普通用戶和遊客(遊客只在列表最底部顯示“還有xx個遊客點贊”)的順序排列,通過將點贊列表按照不同的規則展現,驅動用戶去進行完善個人信息、認證等操作。另外同一個文章的點贊列表用不同的賬戶查看排列順序不同,具體規則不清楚。

  二、直接在評論上面顯示最近的點贊人的暱稱列表 1. APP類型

  微信和QQ都屬於熟人社交平臺,對點讚的人有很多的瞭解,看到暱稱能夠認出這個人是誰,直接顯示暱稱在評論的上方,因爲多數是熟人所以對用戶來說點讚的人是誰就比較重要。

  由於QQ早起存在大量用戶使用默認頭像,且當頭像過小時很難根據頭像辨認出是哪個用戶,所以採用暱稱顯示。由於是社交平臺,用戶交流相對微博、豆瓣等平臺要多很多,只需要讓用戶辨認出是誰點的贊就行。

  QQ點讚的大多數是自己的好友,通過分享鏈接陌生人也能夠進行點贊,但是經過層層篩選(分享鏈接、查看並點贊),給陌生人的QQ動態點贊概率極小,而微信則不能給陌生人點贊。

  現在(2018年)QQ的好友上限爲3000人(需要是會員用戶,普通用戶1500人),微信好友上限是5000人左右(網上各種版本,我自己沒有實測,所以寫一個大概數字)。

  所以比較多的閱讀量爲幾千人(大多數用戶不會加滿),再算上閱讀量和點贊量的比例,大多數的點贊量在一百以內。點贊行爲能夠告訴發佈動態的人誰關注了他,增加他們之間的關係。

  QQ的點贊列表所有人都能查看,只顯示最近點讚的二十多個人,所有人都不能查看所有的點贊人。微信在列表頁展示所有的點贊人暱稱,在詳情頁顯示點贊人頭像,只有發佈人能看到所有的點贊人,其他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好友。

  由於在列表上顯示,爲了增加加載速度,只顯示暱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兩個平臺都是每個人查看的時候點贊人暱稱顯示的是查看人給點贊人的備註。

  三、正文底部展示頭像列表,底部懸浮點贊按鈕 1. APP類型

  網易雲音樂和媽媽幫屬於興趣社區類的軟件,大家因爲同樣的愛好或者是同樣的角色而使用同一個APP,如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更多是音樂愛好者,媽媽幫的用戶是準備做媽媽或者剛剛做媽媽的羣體。這樣本身就進行了篩選,很容易找到類似的人,就只給了一個頭像。點擊頭像的概率會比較大,即使是陌生人但是當前有相同的興趣。

  在正文的下方顯示頭像列表,點擊頭像進入用戶的主頁或者點贊列表,點擊列表中的頭像進入用戶主頁,用戶主頁顯示頭像、暱稱和狀態(孕x周、寶寶多大、備孕中等)。

  撰寫過程難免有疏漏不足之處,邏輯思路不對的地方懇請您的原諒,不足之處希望得到您寶貴的指導意見。

  本文由 @率然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