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有句俗话:旺季卖车,淡季整人。所以,对业绩惨淡的神龙汽车而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整人的好季节。

近日,有消息爆出,神龙公司召开内部会议,对人事方面又有重大调整。据悉,此番的调整包括新的直属部门组织,以及对高层干部的人事任免。

而外界最为关注的,莫过于神龙取消专业副总的决定。

此番调整中,具有多年营销领域经验的东风标致品牌总经理李广涛将调离。李广涛离任后,东风标致品牌部总经理一职由原东风标致品牌部副总经理葛林德(David GUERIN)接任。

同样,东风雪铁龙的副总级别也有调整。东风雪铁龙副总经理萧逸飞(Frédéric CHAPUIS)调回PSA(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

也就是说,经过此番人事调整,神龙汽车双品牌下,都已经没有专业副总这个职务了。

按照神龙公司官方的说法,“本次组织演变方案是神龙公司在股东双方共同参与指导下,基于当前经营形势和长远发展目标,经过充分酝酿、对标和研究作出的决定。调整后能提高决策效率、提高沟通效率,强化中法一个工作团队。”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说法,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强化中法团队合作”,而把专业副总这个职位取消了,从某种角度来说,难道此前专业副总的存在,会降低效率, 影响中法团队合作了?

 

细思极恐。

有意思的是,集团层面,神龙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军表示,“神龙公司的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次改革是一套系统规划、全面铺开的综合解决方案这次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构建适配未来20~30万辆产销规模的公司组织架构、提升神龙公司决策效率和运行效率、强化营销管理触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李军这话里面有三层含义:

第一,  现在神龙汽车的不利局面,必须有人“背锅”,所以“改革势在必行”,而包括业界相当知名的李广涛,也是“背锅侠”之一。但事实是,李广涛在任期间,被媒体认为是以“一己之力”避免东风标致出现大幅下滑的功臣。而其如今的处境,令人唏嘘。

第二,  神龙此番改革的愿景,是为了适应未来“年产销20到30万辆的规模”——而今年前十个月,神龙的销量才十万辆出头,并且销量持续下滑,看不到止跌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神龙汽车是怎么做出“未来年产销20到30万辆的规模”的预计?

第三,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事实上,此前神龙汽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事变动,而频繁人事变动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正风气”。此番调整,还是用“正风气”这个说法,我们不禁要问,神龙的风气,到底是多不正?

事实上,神龙汽车的“内耗”,已经是业界人尽皆知的秘密。从中法股东双方的分歧,到企业内部的矛盾,神龙汽车在近年来,几乎是汽车行业“宫斗剧”不变的主角之一。

2014年,神龙汽车两大核心板块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的销量增长分别高达42.22%、14.29%,相比当年整体汽车市场6.8%的增幅,两者的走势堪称优秀。

然而,到了2015年,标致雪铁龙在华合资公司神龙汽车进入反腐败的攻坚阶段,开始了人事大调整。消息人士曾透露神龙汽车已调整中层以上领导过百人。

人事上的动荡,随之而来的,则是销量的断崖式下滑。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全年销量全年分别下滑5.92%和6.82%,其幅度都超过了20%。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初,神龙突然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月15日起,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两个品牌部统一迁至武汉总部集中办公,其中双品牌的市场部主要职能集中在上海办公。

要知道,十年前,东风雪铁龙走出武汉,奔赴上海,神龙汽车官方称之为“战略性举措”,当时的设想是,总部固守武汉,与位于北京的东风标致和位于上海的东风雪铁龙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谁知,十年后,一纸公告,就要这两个品牌拔根而起。结果,此举引发了当地员工的大规模抵制。而当时神龙集团要把东雪和东标两个品牌搬回武汉的原因,在于上年度销量的下滑。

结果,随之而来的,是去年年中开始,东风标致经销商出现退网传闻。去年8月份,“北京9家东风标致经销商或大面积退网”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时任副总李广涛的运作之下,东风标致最终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个坎。结果今年,李广涛本人竟然成为内斗的“牺牲品”。


写在最后:

如今,“神龙内斗”在汽车业,已经不算是什么大新闻了。甚至说,如果什么时候神龙不内斗了,那才是让人惊讶的事情。

不切实提高产品力,不整合提升渠道竞争力,反而在用“搞运动”的方式给企业“灌鸡汤”,神龙汽车的如此做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车市里,堪称“一绝”。

对于神龙而言,“内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深植于这个企业的基因中。折腾,继续折腾吧。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