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出自: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近义词有:坐立不安、忐忑不安,反义词有:落落大方、无拘无束,局促不安是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局促不安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局促不安(jú cù bù ān)

成语释义: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近 义 词: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反 义 词:落落大方、无拘无束

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辨析:局促不安和“忐忑不安”;都包含“心中不安”的意思。但“忐忑不安”指心神极为不安;常形容紧张、惊慌或担扰的心情;局促不安指心神不安外;还指举止拘谨不自然。常形容紧张、惊讶的神态。

成语辨形:促,不能写作“足”。

成语正音:促,不能读作“cǔ”。

局促不安的例句:

1、像许多男人一样,我对于性别问题稍感局促不安。

2、在前厅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王谦和王青岚开始有些局促不安起来,纳闷为何迟迟不见来人接待。

3、与生人面谈时他总有点局促不安。

4、她迟到了,显得火急火燎,局促不安。

5、她就用笑来掩饰她的局促不安,这笑容也是勉强装出来的,同时还想以此来引起他的注意,这一点她成功了。

局促不安的成语接龙:

局促不安 > 安身之地 > 地地道道 > 道听途说 > 说到做到 > 到处碰壁 > 壁间蛇影 > 影影绰绰 > 绰约多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