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還是孩提時代上學時,都有過被語文課本所支配的恐懼。那密密麻麻的字,拼音,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每一單元結束後的日積月累。那裏面的每一個成語都需要背下來。想想就覺得小編當時小小的腦袋,真是承受了不該承受之重。除了這個之外,最讓人絕望的就是永遠都背不完的古詩詞。


但是古詩詞中小編也有所偏愛,除了小編的最愛《靜夜思》外,最喜歡的莫過於《憫農》了。畢竟隨處可見的詩句,幾乎都像是刻在腦袋中一樣,說背就能輕而易舉的背出來。小編小時候就一直覺得能夠寫出這樣詩句的人,一定是對民生疾苦十分了解,如果這樣的人當上了百姓的衣食父母,那對於老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


但是小編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猜中故事的結尾。能寫出《憫農》的李紳,最初確實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感受到了過重的賦稅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因此纔有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局面。這和李紳年少時的坎坷經歷有關。李紳年少喪父,失去了主要勞動力和經濟來源的李紳只得與母親到處討生活。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李紳寫下了傳世的憫農兩首。


才華橫溢的李紳並不自甘於過這樣的生活,於是開始了科考之路。但由於種種原因,屢試不弟。李紳又不得不繼續過着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過還好李紳的好友元稹收留了他,兩人又愛好相投,很合的來,因此生活過的也不算艱辛。


終於,經過了不懈的努力之後,李紳成功考中進士。最初的老百姓對於這位李官爺是充滿着無限的期待,但是很快便失望了。可能是長期在人面前只能低三下四的生活,如今得了權使得李紳有一種“一夜暴富”的感覺。貪官本性暴露無遺,壓榨百姓,對於百姓的事物毫不上心,對於有爭議的案子也不深查,只是隨着自己的心情。當時由他管理的百姓都紛紛逃竄。但是李紳並不覺得自己所做有錯,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件著名的事件使得人們對這位曾經抱有巨大期望的人徹底失望了。那就是在李紳年少時曾因衣食問題寄居於朋友家中。爲了表示自己的尊重使對方感到高興,李紳曾自降身份稱其爲叔叔。而在李紳掌權後,這位朋友遇到了一些麻煩,想着憑藉着曾經的情意李紳能夠幫自己一把,但沒成想卻遭遇了百般刁難。最初李紳總是找各種理由不願幫忙,直到好友將自己的輩分降到孫子輩李紳才勉強答應。但事後李紳並沒有幫多大的忙,這件事情就彷彿沒有在他生命中出現過一般。當時民間都在指責李紳的薄情寡義。這件事情過去不久,有一起案件需要李紳處理。但是李紳並未多加詢問,也未收集證據,就根據自己的喜好判了罪,使得當地百姓咂舌,此後報官者越來越少。


李紳的經歷與變化讓小編想起了一個故事,勇士與惡龍。相信大家對於這個故事都十分的熟悉,就不在這裏重複了。李紳年少時深嘗時間疾苦,體會夠了那些苦難,也厭惡透了那些壓榨百姓的貪官們。但是當自己拼了命的從泥潭中爬出,嚐到了權利帶給自己的快樂後,便也沉迷於官場的遊戲。就像是勇士殺掉了惡龍,但看着這巨大的財富,勇士就漸漸成爲了惡龍。在金錢與權利之中,李紳迷失了方向,丟掉了自己的初心。使得本該流傳百世的大詩人最後留給世人的印象,竟然只有貪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