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在很多古代影視劇中,尚方寶劍、丹書鐵券、黃馬褂這三件物品都頻繁出現過,成爲劇情反轉的重要道具。
按照道具類型分,這“三大件”中既有攻擊性武器,又有防禦性道具。
尚方寶劍屬於攻擊性武器,擁有先斬後奏的生殺之權,而丹書鐵券、黃馬褂則是典型的防禦道具,擁有“免死符”的作用。
三者一攻兩防,如同矛和盾之間關係,如果發生碰撞,到底誰更厲害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這幾樣東西的來歷。
尚方寶劍比倚天劍,干將莫邪劍更加厲害就在於“尚方”兩字。
“尚方”最早出現於秦朝,也被稱爲上方,是當時負責製造皇家用器的官署名稱。其負責官員叫做“上方令”。
別看名字普通,乾的活也就是給皇家制作衣食住行的用具。卻意味捧着金飯碗,背後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不可小視。
換而言之,你能瞧不起我,你敢看不起皇上嗎?
有了“尚方”兩字加持,就猶如皇帝親臨。背靠大樹好乘涼,就問你怕不怕?
根據記載,最早出現“”尚方寶劍”的記載的是漢代,《前漢書》有曰:
漢成帝時期,有個“愣頭青”名叫朱雲,別看官職不大,卻爲人狂直,天王老子也不怕,連皇帝的老師安昌侯張禹都不放在眼裏。
張禹自詡帝師,目空無人,利用權勢爲自己牟取私利。朱雲看不過眼,和張禹死磕,甚至跑到皇帝那裏告狀大放厥詞,要求賜給他“尚方寶劍”斬殺佞臣張禹。
漢成帝十分信任張禹,自然不會同意這種糊塗話。當場暴怒,要將朱雲叉出去,然而朱雲死抱殿檻死活不走,幾個大漢將軍都沒拉動他,最後還把殿檻折斷了。歷史上多出了“朱雲折檻”的典故。
在宋代之前,雖然“尚方寶劍”屢見於史書,不少人曾經獲得,但此時只是一種皇帝賞賜,沒有“直奪生殺”的特權。
一直到了宋朝,由於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爲了防止握有兵權的大將造反,同時不延誤軍機,尚方寶劍開始擁有了“如朕親臨,違法專殺”便宜行事之力。
根據記載,宋代幾百年間,不管是宋、遼、金三方都曾出現過“尚方寶劍”,但只是作爲皇帝對將領的一種特權下放,只出現了戰場,作爲處罰將領不聽號令的手段。
在《三俠五義》中,身爲文官的包公擁有“上斬昏君、下斬佞臣”的尚方寶劍,在歷史上實際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藝術加工的結果。
你想呀,皇帝會製作一把能殺自己的劍嗎?
元代時期,尚方寶劍又迴歸到了最初的作用,只是一種君王象徵性的賜品。然而到了明代,尚方寶劍從此邁入巔峯,在中國曆代之中使用最爲頻繁。
按照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設定,“尚方寶劍”象徵着皇權,猶如皇帝親臨,具有先斬後奏、生殺予奪的權力。
結合朱元璋的人生經歷,我們不得不懷疑,他是受到了民間傳說故事的影響,把“尚方寶劍”理想化,變成一種剋制獨斷的的法寶。
縱觀整個明朝,尚方劍的權利雖然最大,但真正使用也還是圍繞着戰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袁崇煥殺毛文龍,雖然一時痛快,但也因此得罪了崇禎皇帝,成爲袁崇煥最後被殺的罪狀之一。
或許是盛極必衰的緣故,清朝沒有尚方寶劍,也再未出現。
丹書鐵券,俗稱免死金牌、免死牌。最早出現在漢代,因爲最初是用熟鐵製作,以丹書刻寫在鐵板上,是帝王賞賜給功臣的憑證。故此得名。
所謂“券”是說這個東西是有兩部分組成,一半在得劵人的手中,一半在朝廷那裏保管,需要的時候,將兩半合在一起進行檢驗,以防止有人僞造。
鑑於丹書容易磨損,從唐代以後的鐵券逐漸改爲嵌金,取代了使用硃砂刻字的丹書。名字也相應變成了“金書鐵券”。
唐昭宗年間,彭城郡王錢鏐平叛有功,就得到過這麼一塊鐵券。
這塊鐵券上共有三百多字,大多是讚美錢鏐的功績,最關鍵的是結尾一句:
這句話表明了丹書鐵券的最大作用,錢鏐可以免死九次,子孫可以免死三次,一般犯罪不得用刑。
這可不是一般的恩賜,而是有皇帝背書的免死特權。不管真假,足夠吹一輩子!
“你敢動我試試!”
“試試就試試,我有丹書鐵券!”
“你狠,惹不起!”
水滸中,柴進就有這麼一塊丹書鐵券,但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寶貝也沒有保住他的命,最後還是被李逵牽累逼上了梁山。不過歷史上並沒有柴進這個人,所以這段經歷自然也是子虛烏有。
到了明朝,朱元璋,朱棣都曾大肆給功臣賜予過“丹書鐵券”,整個明朝期間,發出去的“丹書鐵券”不下二百塊。
實際上這二百多個得主,從李文忠、李善長開始,到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大多沒下場。由此可見,丹書鐵券能不能“免死”,其實不過是看人下菜,皇帝一句空話而已。
清朝沒有尚方寶劍,也沒有丹書鐵券(別提《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是電視劇)。但有另外一種皇家恩賞,黃馬褂。
這是一種只在清朝出現的賞賜,馬褂本是滿族的日常服飾。但因爲是皇帝御賜,所以已經脫離了普通服飾,象徵着皇權恩寵。
別看是小小一件黃馬褂,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御前大臣、內大臣這些身邊人用得是明黃色,而賞賜給普通人則是金黃色。不同顏色的黃馬褂,代表的意義自然也不同。明黃色大於金黃色。
除了顏色差異,黃馬褂的賞賜規則也玩盡了“文字遊戲”。
一種是賞給黃馬褂,意思是就給你一件,另一種是賞穿黃馬褂,即便這一件破了,你也可以到有關機構申請領取新的黃馬褂。其中的差別不言而喻。
在清朝,不管是賞穿,還是賞給都只是一種榮譽。由於發放標準寬鬆,獲得人數衆多,實在難以統計。
黃馬褂雖然有皇權背書,但並不是免死金牌,期間不乏有人因爲犯錯又被褫奪黃馬褂,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犯了法一樣要被處理。
在最終戰力對比之前,咱們先梳理一下三大寶貝的關係。
尚方寶劍最早出現在秦朝,最晚出現在明朝。清朝沒有。
丹書鐵券最早出現在漢朝,最晚出現了明朝。清朝沒有。
黃馬褂是清朝特定產物,其他朝代沒有。
這就是說,尚方寶劍只能和丹書鐵券PK,而無法和黃馬褂PK。
從歷史來分析,雖然沒有尚方寶劍對決丹書鐵券的記錄,但從丹書鐵券持有人的結果來看,只有少數人得以持券免罪。
而從尚方寶劍的持有人結果來看,大多數便宜行事,先斬後奏的人往往結局都很慘。
別看尚方寶劍有一定權利,在民間是皇權的象徵,寄託着懲惡揚善的良好心願。但更是一塊燙手山芋,你用一次,自己的命也就短一截!
如果你要較真,非問尚方寶劍和丹書鐵券誰更厲害。我可以負責任告訴你,丹書鐵券更厲害。
原因是前者是臨時發放,到期收回。而丹書鐵券則是一經頒發永不收回。
尚方寶劍再厲害,總有一天被皇帝收回,而丹書鐵券是不受時間限制,能繼承給後代。所以如果說誰更厲害,毫無疑問丹書鐵券比尚方寶劍管用。
至於說尚方寶劍對決黃馬褂這個問題,實在沒有討論價值。
正如周星馳《九品芝麻官》中,當包龍星拿出明朝的尚方寶劍要殺常威時,老太監說得那句話一樣。“你要拿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嗎?”
最終獲勝者,丹書鐵券,黃馬褂。尚方寶劍在他們面前就是渣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