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有人認爲袁崇煥殺掉毛文龍,是自毀長城,目的是爲了向關外的清軍獻媚,那麼袁崇煥爲何要殺掉毛文龍了,大家要知道,當時毛文龍手中也有一把尚方寶劍。公元1629年6月,袁崇煥在羅織了12項罪名之後,居然用尚方寶劍處死了毛文龍,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袁崇煥是兵部尚書,不過是2品,而毛文龍可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乃是堂堂的一品。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末年,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湧現出了一大批風雲人物,其中袁崇煥和毛文龍應當屬於其中之一。公元1629年6月,袁崇煥在羅織了12項罪名之後,居然用尚方寶劍處死了毛文龍,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袁崇煥是兵部尚書,不過是2品,而毛文龍可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乃是堂堂的一品。但袁崇煥就這樣處死了毛文龍,千百年來衆說紛紜。關於這段的史料,十分複雜,並且互相矛盾,導致毛文龍之死,成爲了一樁謎案,有的人認爲毛文龍平日裏爲非作歹,橫行無忌,袁崇煥殺的很好。也有人認爲袁崇煥殺掉毛文龍,是自毀長城,目的是爲了向關外的清軍獻媚,那麼袁崇煥爲何要殺掉毛文龍了,大家要知道,當時毛文龍手中也有一把尚方寶劍。據史料記載,毛文龍於公元1576年出生,比袁崇煥大8歲,年輕的時期他整日遊手好閒,好喫懶做,後來在親友的幫助下,最終在軍隊中混出了一副人樣。而袁崇煥可是中規中矩的進士,從這個方面看,袁崇煥肯定是看不上沒有文化的毛文龍的。
而在性格方面,袁崇煥和毛文龍都比較剛烈,但兩人還是有點不太一樣,袁崇煥因爲出身較好,平日裏十分心高氣傲,特別是對自己看不上的人,他可是非常牴觸的,而且經常發脾氣。但毛文龍卻是橫行無忌,經常獨斷專行,而且還自認爲天高皇帝遠,受不得一點約束,坦白來說,這2個人在一起共事,自然是會鬧出許多矛盾的。不過這2個人倒還真的有一個地方很相同,這便是十分好大喜功,而且還愛口出狂言。毛文龍在佔據皮島之後,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成功牽制住了關外的清軍,公元1623年,因爲毛文龍功勞比較大,被授予尚方寶劍。後來居然上書朝廷,認爲只要給他百萬軍餉,他必定可以2年之內滅掉關外的清軍,而且如果不能取勝,甘願被處以欺君之罪。只是可惜的是,他卻不積極備戰,相反還虛報戰功,居然虛報了18次的大捷。後來袁崇煥擔任兵部官員之後,自然是看穿了毛文龍的把戲,公元1628年,袁崇煥升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並且提出5年之內恢復遼東的和平,也得到了一把尚方寶劍,崇禎帝允許他便宜行事。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袁崇煥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皮島的毛文龍,大家都知道,毛文龍十分貪財,經常向崇禎帝要軍餉,而自己卻不發動任何的軍事行動。崇禎十分痛恨他的這種行爲,袁崇煥自然也是如此,等進入到遼東之後,袁崇煥發現大明軍隊軍紀渙散,不殺掉毛文龍難以立威,那麼5年平定遼東的豪言就會落空。於是爲了殺一儆百,袁崇煥開始故意刁難毛文龍,並且提出許多苛刻的條件,其中就包括收編他的軍隊,毛文龍自然是不甘束手就擒,雙方矛盾一觸即發。最終袁崇煥拿下了毛文龍,並且用尚方寶劍處死了他,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尚方寶劍只能處斬總兵官以下的官吏,對於總兵官,只能削掉他的兵權,但不能傷害他的性命。也就是說袁崇煥其實不能殺毛文龍的,雙方都有尚方寶劍,袁崇煥爲何能如此順利處斬毛文龍?大家要知道,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這是因爲尚方寶劍有先後之分,毛文龍的尚方寶劍是前一個皇帝熹宗所賜,遠不如崇禎皇帝所賜的尚方寶劍。
筆者認爲,毛文龍雖然平日裏軍紀渙散,並且喜歡貪財,故意虛報戰功,但卻能夠牽制住大量的清軍,這也是有目共睹的。而袁崇煥沒有得到崇禎的聖旨,私下處斬了毛文龍,的確自毀長城,而且更爲重要的是,最終袁崇煥誇下的海口,也沒有實現。清軍仍然虎視眈眈,這使得崇禎愈發不滿袁崇煥的所作所爲,最後還借用他擅自處決毛文龍,羅列了一個罪名,可以看出崇禎是一個喜歡秋後算賬的皇帝。這其實也是大明王朝滅亡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崇禎平日裏十分多疑,而且對待功臣是刻薄寡恩,導致許多漢人謀士和武將紛紛投靠關外的清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