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周禮》中記載,早在周朝時就有一種叫做“丹圖”的東西,用以記錄王公大臣食邑所在,而到了西漢時期便被叫做“丹書鐵券”。

聽聞“丹書鐵券”之名,相信並非所有讀者都能夠一時間反應過來究竟是何物,實際上,所謂丹書鐵券便是俗稱的免死金牌。


喜歡觀看古裝電視劇的讀者們,相信常能從熒幕中看到劇情中出現尚方寶劍之類的御賜之物,所謂尚方寶劍更是號稱“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大有一劍在手連皇帝親臨也無懼之氣勢,而能夠與尚方寶劍對等的非免死金牌不可了。

所謂免死金牌如其命,便是能夠讓犯下大錯的持有者免除死刑,甚至是持有者的子孫也能使用,其功能之奇特令人驚訝。

而這所謂的免死金牌並非傳說,在浙江便有一個錢氏家族珍藏有一塊,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

那麼,究竟什麼是免死金牌呢?

實際上,免死金牌並非其原本的名稱,只是人們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因此便簡單直白的對這種御賜之物進行稱呼罷了。前文也有提及,免死金牌原本名爲丹書鐵券,其功能便是讓持有者以及其後代享受免於刑事處罰,甚至是赦免死罪。由於功能太過於強大,因此其獲得的條件也是非常的苛刻。


在古代,僅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臣子或者說得到了皇帝的絕對信任的臣子,才能夠得到皇帝所賞賜的丹書鐵券,所謂丹書鐵券狀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最大有一尺寬,而最小也有六寸。而因爲功能強大,爲防止被他人僞造,因此丹書鐵券是一分爲二的兩券,左券頒發給臣子保存,而右券則是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若是臣子使用丹書鐵券時,便需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防止僞造。

不過,到了唐代以後便更改了這一種制度,僅製作一券,由臣子自行保存,並且形狀也有所改變,由原本的圓筒瓦形改爲覆瓦狀。

而因爲丹書鐵券的獲得條件極爲苛刻,因此羣臣也以獲得丹書鐵券爲榮,擁有一塊丹書鐵券甚至成了大臣的夢想。

不過,很多人都並不瞭解的一點是,實際上丹書鐵券被創造出來的起初,並沒有免死的功能!

丹書鐵券的創造者是漢武帝劉邦。在劉邦在建立了漢朝之後,爲了鞏固統治、籠絡功臣,於是他便將功臣的姓氏寫於鐵券之上,並分別頒發下去,以作爲一種封侯的憑證。並且,丹書鐵券對於臣子而言仍是一種榮譽、一種嘉獎,只是少了最出名的免罪以及免死的功能。


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纔開始有了免死的功能。並且,丹書鐵券並非“一次性用品”,在最早擁有免死權限之時,免死的次數就有3次之多,而後免死次數又不斷的增加。

而浙江的錢氏家族所獲得的丹書鐵券,便是擁有免死權限的丹書鐵券,並且,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其免死次數之多!那麼,究竟錢氏家族的丹書鐵券是如何獲得,又能免死幾次呢?

錢氏家族獲得丹書鐵券時是處於唐朝,由於當時的唐朝面臨北方伐戰名存實亡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代吳王錢鏐登場了。

錢鏐當時在江浙地區開闢根據地,並在當地實行了一系列政策與法律,使得百姓們得以存活並發展。而當各方勢力趁機在唐朝領地上爭奪地盤之時,錢鏐卻忠心耿耿的輔佐當時的帝王唐昭宗。

可以說,以錢鏐的實力在當時的局勢之下,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開闢屬於自己的龐大勢力,不用屈居人下,但是身爲唐朝臣子的他卻忠心耿耿,沒有趁機反叛,甚至是親自率兵鎮壓叛軍親自率兵鎮壓叛軍,對於這樣的臣子,帝王怎能不信賴有加。

最終,在錢鏐的扶持之下,唐朝經過無數次的激戰之後,最終平定了叛亂。而身爲帝王的唐昭宗將錢鏐的貢獻看在眼裏,因而對其倍加信任與賞識。而因爲此次有功,因此唐昭宗便賜予了錢鏐丹書鐵券,這便是錢氏家族代代相傳的丹書鐵券的由來了。

在丹書鐵券之上,寫下了唐昭宗對於錢鏐的封賞以及對其功績的嘉獎,此外最重要的便是丹書鐵券的免死功能了,在丹書鐵契上赫然刻着“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身爲丹書鐵券的持有者,錢鏐竟然能免死9次之多,並且子孫也有3次,由此也可以見得唐昭宗確實對錢鏐信任到了極點。

在獲得了多達9次的免死權限後,怕是容易變得驕縱起來,畢竟9次實在太多,基本上可保證不死,然而錢鏐卻仍能夠堅持本心,實爲難得。

對於皇帝的賞賜,錢鏐非常的重視,並將其妥善保存,讓子孫後代傳承下去。然而,這塊丹書鐵券卻曾因戰亂被盜而幾經流失,好在1904年時一位錢氏官員在兵部任職,得知丹書鐵券被一縣令購得,於是錢氏後人便用重金贖回,這才讓家傳之寶不至於流失。


得到了丹書鐵券的錢鏐,能夠保持本心,在於其能夠擺正自己身爲臣子的態度,並且他的做法也被自己的子孫繼承了下來,也正是因此,才讓錢氏家族能夠經久不衰。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的朝代是不斷變更的,而朝代雖改變,錢家卻仍是錢家。然而保管着前代帝皇賜予的丹書鐵券,若是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觸怒當代皇帝,因此在宋朝時,錢氏後人歸順宋太祖後,便同時主動交出了家傳的丹書鐵券。

而這一做法,也得到了宋太祖的認同,因此丹書鐵券得以繼續保留,並不必擔心因此而觸怒帝王。數百年來,錢氏家族一直是如此行事,也因此一直能夠保留唐代丹書鐵券而不惹禍端,甚至於這塊丹書鐵券還多次被帝王借爲借鑑。

可以說,錢氏家族擺正態度的做法,讓這個家族得以延續一直到現代都傳承未斷,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而如今,錢氏家族傳承了1000多年的丹書鐵券也上交由國家保管,並被定性爲國家一級文物。可以說,錢氏家族後人無論哪個朝代做出的抉擇都無比正確,在博物館中,丹書鐵券無疑能夠得到更好的保存,並且也能夠讓民衆們欣賞,可謂一舉兩得。


當看到充滿了歷史痕跡的丹書鐵券時,不免讓人心中產生疑問,這樣的一塊鐵,真的能夠讓皇帝保持理智,不殺犯下滔天大罪的臣子嗎?

那些手持丹書鐵券的大臣們,就真的永無後顧之憂了嗎?實際上,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即便是手持丹書鐵券也並非性命無憂,相反,歷史上擁有丹書鐵券卻仍不被赦免的臣子不在少數!

作爲丹書鐵券的創始者漢高祖劉邦,他曾將丹書鐵券頒發給七大異姓王,然而最終這七大異姓王卻僅有長沙王吳芮一人倖免於難,而其倖免於難的理由竟是因爲他在劉邦發難之前便以先一步離世了。

而雖說在劉邦時期的丹書鐵券並沒有免死功能,但是被賦予丹書鐵券之人皆是輔佐劉邦上位的大功臣,最終皆以悲慘結局收場,很難保證有免死的加持便能讓劉邦停止殺戮。


若是劉邦時期的屠殺不能證明什麼,那麼唐朝時期無視丹書鐵券的免死功能,便足以說明一切。

據載,唐朝時期共有一百多人獲賜丹書鐵券,最終卻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被殺,可見,不管有無丹書鐵券,生殺大權仍在皇帝之手。

小結

從諸多的歷史記載來看,擁有過免死金牌的人們卻大多都在帝王之手殞命。可見,所謂的丹書鐵券,其真實用途不過是作爲表彰大臣的功勞的賞賜罷了。

對於帝王來說,免死金牌的免死之名無非是給大臣們的定心丸,然而卻有衆多的臣子誤以爲自己持有丹書鐵券便可恣意妄爲,最後落得被處刑的下場也是必然的。

但是,錢家卻大不相同,不僅沒有因爲被賜予丹書鐵券而驕縱,甚至還將其當成榮譽妥善保存,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在歷朝歷代中都做好了臣子的本分,也因此錢家與丹書鐵券都能夠傳承下來。


從公元897年被頒賜丹書鐵券至今,錢家保存這份鐵券已有了千餘年曆史,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錢氏後人也把這塊丹書鐵券捐獻給了國家,實爲智慧之舉。

錢氏家族雖說是從一方諸侯,到了現在的庶民百姓,但是始終都是平平安安的,並且就連名貴的丹書鐵券,都能夠得到完整的保存,這是錢氏家族的智慧的體現。

參考資料:《周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